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怎么破?

孙毅医生 发布于2018-06-14 18:20 阅读量9811

本文由孙毅原创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近几年,孩子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增加的趋势,为此家长消耗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财力,孩子健康受到明显的影响,使不少父母家长困扰不已。




那么,什么情况属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呢?

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各地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一般认为 2岁以内的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3次;或3-6岁的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或者6-12岁的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者,均可诊断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呢?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身体的防御能力、营养状态、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与小儿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原因可以分内因与外因两方面:


我们常说的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病毒可恶之处是它们感染了之后会引起呼吸道上皮的剥脱或坏死,失去完整的粘膜覆盖,使其下组织暴露,为第二次第三次……感染制造机会。


其次病毒感染之后,往往影响到免疫系统,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的暂时性(大多数)或永久性(极少数)的抑制。到底"暂时"要多长时间虽然还难以确定,但如果在这段"暂时性"免疫力不足的时间内,不注意保护孩子,就很容易使孩子再发生呼吸道感染。而每感染一次,免疫力受到抑制一次,其恢复正常的时间就会拉长,下次感染的机会更容易。


外因是多方面的,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合并有营养不良、佝偻病、缺铁、缺锌的小儿更易反复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找出营养缺乏的原因,并应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防治。一般原因为孩子生长速度过快,喂养不当或孩子经常患病等原因造成。此时要有针对性的予以纠正,同时也要遵医嘱进行适量的营养素的补充。



家长在对待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出现一些误区

1.当孩子反复感冒时用抗生素,甚至要求静脉输液。感冒多数是由病毒所致,抗生素治疗无效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孩子患病要优先选择口服药物,其次肌肉注射,再次静脉输液。因为口服药物最安全,比静脉输液安全性高很多。如果口服药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冒静脉输液的风险呢?


2.当孩子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有些家长急于为孩子退热或减轻咳嗽而轻易使用激素药物;有些家长为了减少孩子的鼻涕而较长时间地使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3.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时,有些家长往往寄希望于药物、丙种球蛋白等来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但是收效甚微。


4.在孩子呼吸道感染刚刚好转不几天,有些家长便急于把孩子送到集体机构去。这样做不但可以把病传给别的孩子反过来,刚好转而未康复的孩子有可能受到别的孩子传过来的感染。


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营养摄取要均衡,多饮水,注意多吃牛奶、肉类、蛋、水果、蔬菜等,要及时纠正小儿偏食等不良习惯。


应注意孩子的体质锻炼,可通过户外活动、跑步、游泳等增强小儿的体质。平时培养日光浴、空气浴和温水浴的习惯,做好耐寒训练。


孩子穿的太厚、捂的太严紧,平时不敢见凉,都可导致孩子在气候冷热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很好适应,从而造成上、下呼吸道感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