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距离上一版专家共识已经过了2年,上一次的专家共识主要是介绍了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但是光知道要做手术还不行,还得知道怎么做好手术,如何避开一些常见的坑。幸好,近日中国专家共识制订小组发布了第二部分的专家共识,主要着眼在关键技术和不良事件,今天我先给大家解读一下关键技术部分。
20世纪70年代,人工韧带开始用于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相较于 自体/同种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具有力学强度高 以及能避免供体并发症和免疫排斥反应的优势。但是早期的人工韧带设计上存在缺陷,术后效果不佳。通过吸取早期临床应用的失败教训,法国医生 JP Laboreau设计出“韧带先进增强装置(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 ,并强调 “ 等长” 重建是其用于ACL重建的关键技术。从2004年开始,截至 2019 年国内新一代人工韧带(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ligaments,NGAL)重建ACL病例累计超过5万 例。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NGAL重建ACL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但是医源性因素导致的手术失败和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其规范应用。
因此,本次专家共识中有关关键技术部分明确指出:
(一)采用NGAL重建ACL必须实现“等长” 或“类等长” 重建,避免移植物在关节屈伸过程中承受过度应力。采用NGAL重建ACL对“ 等长” 或“ 类等长” 定位的要求高于采用天然移植物重建ACL(高度共识,赞成率100%,26/26)。
(二)NGAL重建ACL中 “等长” 位点可采用术中X线测量定位,也可将股骨外侧髁间嵴骨性标志作为参照点(高度共识,赞成率 96.2%,25/26)。
(四)NGAL重建ACL时应尽可能保留ACL残端,并使残端包绕移植物以实现“ 鞘内重建” ,这可能有利于本体感觉保存和关节功能的恢复(高度共识,赞成率100%,26/26)。
(五)骨隧道定位错误,未实现“ 等长” 或 “类等长” 重建是NGAL重建ACL失败的主要原因(高度共识,赞成率100%,26/26)。
总的来说,采取NGAL重建ACL首先一定要做到等长或类等长,为了做到这一点,准确进行骨隧道定位很重要,在骨隧道定位方面陈世益教授已经做过了详细的论述并发表在2019年的OJSM上,这个内容可以留待下一期再讲。
其次,在确保等长或类等长重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原来的韧带残端,将有助于本体感觉保存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为此,编者将改良的经胫骨隧道技术(Hibird Transtibial Technique, HTT)技术运用于NGAL重建ACL的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相关手术技术视频拟参加第一届中国运动医学青年医师关节镜病例大赛,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