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的不良事件——解读中国专家共识(二)

尤田医生 发布于2024-12-05 20:03 阅读量233

本文由尤田原创

编者按:距离上一版专家共识已经过了2年,上一次的专家共识主要是介绍了新一代人工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但是光知道要做手术还不行,还得知道怎么做好手术,如何避开一些常见的坑。幸好,近日中国专家共识制订小组发布了第二部分的专家共识,主要着眼在关键技术和不良事件,昨天给大家分享关键技术,今天给大家解读一下不良事件部分。


尽管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新一代人工韧带(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ligaments,NGAL)重建ACL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但由于早期人工韧带产品失败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至今仍然有人将滑膜炎和感染等严重不良事件与NGAL重建ACL联系起来。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在循证医学证据基 础上,采用改良Delphi法就NGAL重建ACL的“关键技术”和“不良事件”制订中国专家共识,以期为运动医学专科医生在采用或考虑采用NGAL重建ACL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三)PET纤维“老化”对NGAL重建ACL的远期疗效影响仍不明确(高度共识,赞成率96.2%,25/26)。


人工韧带的老化是病友和大夫都比较关心的一个点,目前专家共识认为PET纤维老化对NGAL重建ACL的远期疗效影响尚不明确。事实上,15-20年应当是传统上所认知的人工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因为人工关节假体组件里面的聚乙烯垫片逐渐磨损所致,而人工韧带并不是直接负重的结构,只要手术不出问题,理论上应该没有磨损,另外,人工韧带的纤维设计是允许成纤维细胞爬行生长的。基于这两点,人工韧带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寿命的说法,但是有关人工韧带的长期临床结果确实值得我们关注下。


(六)NGAL重建ACL失败后翻修时是否取出挤压螺钉取决于术者对骨隧道位置的理解,其标准处理方法目前缺乏共识(高度共识,赞成率100%,26/26)。


翻修时是否取出挤压螺钉取决于术者对翻修骨隧道的理解。对于人工韧带而言,以等长位骨隧道定位为标准,初次重建的骨隧道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完全准确、完全错误、部分错误。对骨隧道定位完全准确的患者,翻修时可利用初次手术时骨隧道;对定位完全错误的患者,翻修时需重新建立骨隧道;对于定位部分错误的患者,翻修的挑战在于初次手术骨隧道干扰了翻修骨隧道的建立,此时可以变更骨隧道的制备技术从而完全避开初次的骨道,例如,初次股骨采取经胫骨隧道技术,翻修可改用经前内辅助入路技术。


(七)NGAL重建ACL术后存在骨隧道扩大影像学表现,但多数患者未出现螺钉松动和螺钉相关症状等临床问题(高度共识,赞成率100%,26/26)。


采用NGAL重建ACL术后存在骨隧道扩大的影像学表现,但多数患者未出现螺钉松动和相关症状。不过个人认为骨隧道扩大即便不影响稳定性,也会造成韧带纤维的过度磨损,从而诱发滑膜炎,还是值得关注。


(八)滑膜炎是NGAL重建ACL术后偶见并发症,NGAL在关节腔中发生断裂可能导致滑膜炎发生(普遍共识,赞成率92.3%,24/26)。


(九)关节感染是NGAL重建ACL术后偶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自体移植物重建ACL(高度共识,赞成率100%,26/26)。


临床研究证实,NGAL重建ACL后滑膜炎发生率仅为0.2%。中国人工韧带研究小组的一项纳入全国20家骨科运动医学机构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采用NGAL重建ACL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3%。而自体移植物在取材和制备过程中均存在较高污染风险,其重建ACL后关节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移植物,包括人工韧带和同种异体移植物。需要指出的是,ACL重建术后感染的发生更多与无菌操作有关,而非移植物导致。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的不良事件频率分类标准,无论滑膜炎还是感染,均属于偶见并发症。


总的来说,NGAL重建ACL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除了费用较高,整体实力不弱于自体肌腱移植物,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优,例如恢复速度和感染率,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运动医学的主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