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编者翻修了一例前交叉韧带术后再断裂的叉友。这位病友3年前在外院做了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1年完全恢复了体育运动,但是在2个月前不慎被人一屁股坐到腿上,把前交叉韧带坐断,由于是体育生,有很强的运动需求,又不想再取自体肌腱拆东墙补西墙,要求做人工韧带翻修。最后经过术前仔细的评估,编者给他用120束的人工韧带做了翻修,术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手术,目前该病友已经康复出院。
图1. 镜下可见初次重建的移植物血管化很好,可惜被人一屁股坐断,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图2. 用空心钻可以快速对胫骨骨隧道进行清理,去除原有的移植物并新鲜化骨隧道。
图3. 在克氏针引导下,用空心钻快速对股骨骨隧道进行清理。
图4. 提前在股骨隧道拧入一枚挤压钉,有利于保护翻修骨道、避免破裂。
图5. 在过顶位经胫骨隧道制备股骨新骨道。
图6. 拉入新的LARS人工韧带,在股骨隧道口保留1-2mm的鱼鳞状结构,防止人工韧带的关节内脆弱的部分被骨隧道磨坏。
图7. 最后将人工韧带适度外旋后固定,手术成功。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总体的失败率约为11.11%,即每9个人就有1个发生临床失败甚至是移植物断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前交叉韧带就会失效,而翻修手术是可选的治疗方法。与初次重建一样,翻修手术时移植物依然有3个选择:自体肌腱、异体肌腱和人工韧带。一般来说,异体肌腱由于失败率太高,很少作为翻修术的移植物。自体肌腱成为了主流,可以取骨-髌腱-骨,带骨块的股四头肌肌腱,健侧腘绳肌腱(带/不带骨块),无论是哪一种,都会造成新的供区损伤,特别是“骨-髌腱-骨”和“带骨块的股四头肌肌腱”,往往会在术后残留膝前痛。近10年来,随着对新一代人工韧带的研究和应用增多,开始有外科医生将其用于前交叉韧带的翻修重建。但由于初次重建后的残留移植物、固定装置、骨隧道位点、骨量丢失和骨隧道扩大会影响翻修手术效果,所以翻修前应当仔细评估上述要素。新一代人工韧翻修前交叉韧带依然需要遵循等长重建的原则,且对骨隧道定位的要求更高,因此必须慎重选择临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