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5年来,前叉重建已经在基层医院逐步开展,以前笔者经常飞刀的区级医院都已经能够独立开展手术,所以现在也是乐得清闲。但是随着前叉重建技术的普及,术后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在癸卯兔年的末尾,北大深圳医院运康中心接连做了多例前叉翻修病例,许多叉友在问做了前叉重建该如何预防再断裂?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国内外的最新进展。
2023年,运动医学顶刊AJSM上发表了一篇国人撰写的meta分析。众所周知,meta分析是对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能够在AJSM上发表的meta分析,应当是可信的。该文总共查找了4226篇文献,从中挑选出71篇高质量的研究,共计629129名病例,末期随访最短也超过了2年。最后文章总结前叉重建后再断裂的高危因素如下:
1、男性:男性是女性的1.27倍;
2、年龄较小:每年轻1岁,ACL翻修/再手术的概率增加7%;
3、BMI较低:BMI低于30的人,在ACL重建后翻修或再断裂的几率是BMI大于30的人的1.36倍(这与现有的指南不符,可能与高BMI人群运动量较少有关);
4、家族史:有ACL重建后翻修或再断裂的家族史的人,再手术率是无家族史的人的1.76倍;
5、人种:白人翻修率比黑人/亚裔高约1/3;
6、胫骨平台后倾角:后倾角大于12°的人,在ACL重建后翻修或再断裂的几率是后倾角小于12°的人的3.58倍;
7、术前膝关节高度松弛:有松弛病史的人,再手术率是无松弛史的人的2.3倍;
8、术后重返高水平运动:有这些需求的人,再手术率是无此类需求的人的2.03倍;
9、伤后1年内重建:伤后1年内重建的人,翻修率是伤后1年以上重建的人的2.05倍(这与现有的指南不符,可能与慢性前叉断裂,合并半月板及软骨损伤较多,选择性地降低了运动水平有关);
10、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合并MCL损伤的人,再手术率是无损伤者的1.62倍;
11、采取前内侧辅助入路钻取股骨隧道:经前内侧辅助入路制备股骨隧道技术,比经胫骨隧道技术的翻修率高36%;
12、移植物来源:本条目中各研究的异质性太高,作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而描述性分析的结果提示:与骨-髌腱-骨(BTB)相比,腘绳肌腱(HT)的翻修率较高;此外,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翻修率也较高;
13、移植物的直径:移植物直径从9/10mm到7mm的范围内,直径每减小0.5mm,翻修率就高出21%。
尽管一些风险因素可能是不可改变的,但对ACLR后翻修或复发风险较高的个体进行风险因素的早期筛查,可以让外科大夫和叉友在手术实践、康复和重返运动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以降低治疗失败的风险,减少病友的二次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