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CL重建中,关节稳定性和下肢功能恢复一直被认为是术后疗效的重要评价指标。遗憾的是,对患者心理恢复的评估常常被忽视。这种疏忽限制了我们对患者全面情况的深入了解,因此我们很难准确给出能够重返运动的建议。事实上,如果不将心理因素纳入考量,我们很难解释为何一些患者尽管在临床和功能上表现良好,却仍旧不能重返运动。传统上,这种现象常被归咎于“前叉抑郁综合症”
但不经评估就下这个结论,太过于武断。近期,华山医院陈世益教授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从三个心理维度为我们仔细剖析了这种现象,并给出了最佳移植物的建议。
ACL术后患者不愿意重返运动源于3个心理因素:信心、情绪状态和二次受伤的恐惧。这与我上周的一位叉友非常相似,他的左膝于2019年在外院取双膝腘绳肌腱做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复查核磁韧带已完全愈合,但就是不能重返运动。
图1. 左膝前交叉韧带自体重建术后核磁表现,1级信号
由于左膝一直不敢正常发力,患者打球后更多地用右膝发力,结果这次右膝前交叉韧带再次撕裂,因为没有腘绳肌腱可取,患者一直拖着没做手术,最后实在没办法,才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来找我,要求做人工韧带。
图2. 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残端已基本吸收
图3. 新建的LARS人工韧带
术后患者反馈:本次手术基本无痛,活动自如,比左膝舒服太多,一点也不遭罪,有信心快速重返运动。
在2024年陈世益教授的文章中指出,LARS有助于患者在术后初期重建信心,并随着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快速恢复,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情绪状态。相比之下,自体肌腱重建的患者往往面临一段漫长的康复期,这可能会延缓他们恢复自信和情绪健康的过程。因此,选择LARS作为前叉移植物,并结合积极的康复措施,本质上能够为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益处。
至于对二次受伤的恐惧,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应当告诉患者:LARS韧带的机械强度非常出色,断裂强度高达5000N,几乎是天然ACL的三倍;而且,它的固定方法可靠,加压螺钉为移植物提供即时和坚固的固定,有效减少移植物在骨隧道中的滑动。给予这样的心理干预,我相信能够帮助患者克服恐惧。
总之,从我这个叉友双膝的两次前叉重建来看,人工韧带能够更好地在帮助过患者在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克服恐惧、早期恢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