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走出人工韧带的历史误区。相信人工韧带凭借其优势应该会是未来ACL重建的潮流。
常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 ment reconstruction,ACLR)的移植物可分为三类: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前二者植入人体后均要经历“韧带化”重塑形的过程。在术后半年会有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此时移植物在逐渐凋亡,而新的细胞正在爬行,容易再断裂。人工韧带是由高强度人工材料制备而成,上世纪50年代后,随着材料学的大踏步发展,促使研究者尝试将由聚合物制成的人工韧带用于修复重建受损的ACL。著名教授Fowler,曾断言:“20世纪80年代是属于人工韧带的10年。
遗憾的是,早期的Dacron、 Gore-Tex和Kennedy-LAD韧带失败率高,这一状况直到法国医生Laboreau开发了韧带先进增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才得以改善。LARS是一种分段编织的聚酯韧带,由两端编织与中间游离丝仿生旋转设计两部分组成,由金属螺钉固定,中段通过穿越ACL残端组织以诱导自体纤维组织与移植物游离丝整合。在手术技术方面,Laboreau提出“等长”重建的理念。
国内最早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陈世益教授完成了第一例LARS韧带的ACL重建术,经过严格的患者选择和临床疗效观察,最终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2020年在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了第一个中国专家共识。
采用人工韧带重建ACL可以迅速获得膝关节稳定性,早期重返运动与工作。但人工韧带存在一些历史性的误解:
误解一:反应性滑膜炎。
这是应用早期人工韧带重建ACL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新一代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术后滑膜炎发生率非常低。Batty等研究显示,术后滑膜炎发生率仅为0.2%。
误解二:人工韧带和人工关节一样,使用寿命有限。
人工关节在使用中会逐渐出现磨损,但人工韧带是被自体组织残端包裹住的,只要能够做到等长或类等长,即全范围活动中韧带长度变化不超过2mm,就不会出现反复研磨的工况。研究发现,在屈膝30度+10度旋转时,施加110N拉力,以2Hz的频率循环,新型人工韧带在经历2200万个循环后也不会断裂,永久伸长率为5.1%。实际上,失败更多地与不恰当的骨隧道位置有关,没有证据表明人工韧带材料寿命与直接导致移植物失效或断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