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接受胃镜检查朋友越来越多,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病人拿着胃镜检查报告单来咨询:我的胃镜报告发现粘膜下肿物,说是表面光滑,直径小于2cm,超声胃镜提示肿物来源于固有肌层,考虑间质瘤可能,要紧吗?
首先,间质瘤这种疾病,与胃癌、胃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是有所不同的。这种病变生长源于固有肌层,而前面提到的几种疾病都是来源于胃的粘膜层。超声胃镜可以鉴别肿瘤来源于粘膜层或是固有肌层;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物最常见的就是胃间质瘤,占全部病变的85-90%,其余的情况见于胃平滑肌瘤及其它少见粘膜下肿物。
因此,常规胃镜发现粘膜下肿瘤时,通常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完善超声胃镜检查,而如果超声胃镜提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物,大多是胃间质瘤。
事实上,间质瘤与其他肿瘤不一样,不能简单的以良性、恶性来区分,其实所有的间质瘤都有恶性的潜能。我们把间质瘤依据手术后的复发风险分为四级:极低度复发风险、低度复发风险、中度复发风险、高度复发风险。复发风险越高,其恶性程度也越高,其中那些极低度复发风险的间质瘤几乎就呈良性表现了。
对于生长在胃的小间质瘤,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它们的生长非常缓慢,甚至终生都无法被发现。但也有少数的小间质瘤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出现恶性肿瘤的特征。那么如何鉴别生长在胃部的小间质瘤,是否有“恶性”表现呢?
首先,如果在胃镜下发现肿瘤合并有溃疡或出血的情况,不管肿瘤再小,我们都要将其视为恶性可能,建议积极手术切除。
但如果没有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则需要进行超声胃镜的检查,假如超声内镜提示肿瘤边缘不规则、溃疡、强回声,异质性等表现,同样提示我们要给予足够重视,建议积极手术切除。
但如果没有上述表现,对于生长在胃部的小间质瘤,是可以定期观察的,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胃镜及增强CT。而对于一些无法反复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也同样建议积极手术切除。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刚才说的,都是生长于胃的小间质瘤,对于生长在胃以外的小间质瘤,因为恶性潜能更高,所以一旦发现,都是建议积极手术切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