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之目前网络相关医学知识还有科普的普及,大家自我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近来门诊来主动找我开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逐渐增多,而且也越来越年轻化。当然胃肠镜是个详细的排除胃肠道恶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我们也知道这类检查可以在清醒和麻醉这两种状态下进行。所谓的无痛肠镜就是麻醉下做。
无痛肠镜是利用静脉注射的药物达到深度麻醉,受检者过程中就像睡了一觉,听起来确实很美妙。在麻醉医护团队执行下,静脉麻醉算是相当安全,但是对于体重过重(BMI大于35)、年纪大或本身心肺功能不佳的人,可能会有呼吸抑制的风险。
此外,麻醉后可能引起血压的变化,会对心脏造成一定压力;假如本身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险群,或是上一段提到的状况,麻醉医师除了详细解释与评估风险,甚至可能因为安全考量建议取消麻醉。
不过在门诊常被问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人说麻醉时因为病人不会喊痛,操作医师容易在推进大肠镜的时候弄破肠子,这是真的吗?」
一般的大肠镜检,发生大肠破裂穿孔的机会大约是千分之三,这些罕见的状况大多数是集中在息肉切除时,因为电流造成的热能传导较深造成。其他像是多发憩室、严重大肠炎症,既往因为腹部手术引起肠道粘连或者解剖部位改变也都是造成肠穿孔的危险因子。
肠镜是一条长长的管子,但是大肠本身并非一条直线,比喻得夸张一点像是扭曲打结的水管;在伸入的过程,操作者要靠巧劲,随时旋转、后退把大肠直线化,才容易前进到下一个地方。
如果肠镜跟着肠子一起打弯,常常会造成患者的疼痛,也确实可能造成穿孔。但是熟练操作肠镜的医师,就算患者还没喊疼,只要靠感受内视镜的灵敏度就能判断弯曲的形成,知道是否该继续推进,因此就算是全身麻醉,也不太会造成困难。 虽然罕见,但是肠穿孔(破裂)是比较麻烦的并发症,可能需要紧急手术清创,配合后续抗生素使用跟密切观察,对医师和患者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
过去曾经有些研究认为麻醉肠镜会稍微增加穿孔的风险,但这部分也有些反面的证据,目前没有定论。有鉴于此,2018年的《肠胃学(Gastroenterology)》期刊里发表了一篇加拿大的研究,分析当地从2005 到2012 年的一百五十万例大肠镜,要看麻醉大肠镜是否会增加穿孔、脾脏破裂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算是给这个议题下一个重要的注脚。结论是:在有麻醉团队的监控下,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值得信赖,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耐受程度跟经济考量去选择;但在某些高风险族群下,麻醉也可能产生非预期的风险。万一不幸发生并发症,医护团队也应该会为您安排最适当的医疗,这时也请配合医嘱,让状况尽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