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在我国一直是比较高发的恶性肿瘤,据2019年的最新统计,它排名男性易患肿瘤的第二位,女性中的第五位。
虽然近年来,大家因为在食物保鲜的储存方式有改善,再加上饮食卫生观念提升、减少生食、生水等的习惯,让胃癌发生率有所下降。
然而容易引发胃癌的危险因子,如吃太咸、常吃腌渍食物、抽烟喝酒、有家族史、饮食卫生等外,经研究发现,在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中,有9成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被视需要注意的危险因子。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并带有纤毛的细菌。
1983 年被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及华伦发现,可在慢性胃炎中发现此种细菌的身影。其实早在1893年幽门螺旋杆菌就在狗和猫的胃里被发现,后来在人体解剖中发现类似细菌,但因为无法培养出来,所以一直没被证实,直到被马歇尔医师培养出来为止。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上的螺旋结构和纤毛,让它可轻易通过胃黏液去到胃黏膜上,又因为黏液与黏膜之间的酸碱值呈中性,再加上此细菌本身会分泌尿素酶来保护自己,所以可以在人体的胃内存活,不被胃酸所消灭。
起初大家对它并没有重视,然而幽门螺旋杆菌会在胃粘膜上定植,进而造成破坏导致胃炎的发生,如果没有将其消灭的话,胃炎就会反复性的发作,久而久之下来,容易导致胃部病变,进展成胃癌。
故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早已将此菌归为致癌物。
(图片来源:图行天下)
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家庭还是朋友聚会都习惯采用围餐的方式来进食,比如说大家会在用餐时间里,齐聚在餐桌上,享用四菜一汤以上的菜式。通常都会用筷子直接夹取盘子里的菜,然后放入碗中,或是直接吃进口里。如果其中有成员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那一起共食的人就会有 50% 的机率会被传染。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经过粪口途径传染,于是大家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吃下被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及饮水而遭受感染,加上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会出现症状,所以也不易察觉。
所以通过提倡分餐,使用公筷,餐具定期高温消毒等有效手段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那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呢?
通过血液检查、C13或C14呼吸检查、粪便检查和胃镜下活组织检查等手段均可。目前我们医院最常用的检查是C13吹气实验,一般检查前要求空腹或餐后间隔3小时以上。
如果感染了,需要治疗吗?
好根除吗?
答案是需要,治疗起来也不麻烦。一般常规治疗方案如下图所示:
常规建议按疗程吃完药后,停药4-6周后,复查吹气实验,以确保达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