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案1:
陈某,女,30岁。2019.4.6就诊。
主诉:右侧面部活动不利5天。
病史:5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面部活动不利。遂到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面神经炎。口服强的松、甲钴胺5天,未见好转。查体:神清,右侧额纹、鼻唇沟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不能耸鼻子、鼓腮漏气,口角向左歪,耳廓无疱疹,耳后无压痛,伸舌居中。舌尖红,脉滑。
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
治疗:嘱放松心情,好好休息。面部肌肉锻炼、按摩、热敷。忌辣、海鲜等发物。
1、针灸:百会、头针运动区下2/5、翳风、攒竹、迎香、地仓、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头针运动区下2/5 采用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攒竹、迎香、地仓浅刺;翳风、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直刺,平补平泻手法。
4.8 可以皱眉,但额纹较浅。针灸穴位同上加太阳、四白 、下关、颊车 。百会、头针运动区下2/5 采用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其他穴位平补平泻手法。
4.11 额纹稍浅,眼睑闭合好转,能耸鼻,但幅度小。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4.12 额纹基本正常,眼睑闭合明显好转,能耸鼻,幅度稍差,鼓腮稍漏气。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4.15 仅鼓腮稍差,咧嘴口角稍歪。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4.16 面部基本恢复正常。巩固治疗。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医案2:
谢某某,男,50岁,2019.3.4就诊。
主诉:左侧面不活动不利10天。
病史: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活动不利了,耳后有不适感。在神经内科开的强的松、甲钴胺、维生素B1,针灸3次未见任何效果。肌电图:左侧面神经信号未引出。查体:左侧额纹、鼻唇沟消失,不能皱眉,不能耸鼻,眼睑闭合不全,鼓腮漏气,口角向右外,耳后颈部肌肉紧张,伸舌居中。舌红,脉滑。
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
治疗:嘱放松心情,好好休息。面部肌肉锻炼、按摩、热敷。忌辣、海鲜等发物。
1、针灸:百会、头针运动区下2/5、翳风、攒竹、迎香、地仓、下关、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头针运动区下2/5 采用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攒竹、迎香、地仓斜刺;其他穴位直刺,平补平泻手法。1 周治疗3次。
3.11 额纹出现但浅,眼睑闭合好些。舌红,少苔。针灸加四白、颊车,其他穴位、手法同上。1 周治疗3次。
3.18 额纹稍差一点,眼睑闭合明显好转,可以耸鼻。针灸穴位、手法同上。嘱患者每日艾灸翳风穴附近半小时。1周治疗3次。
3.25 额纹正常,眼睑闭合正常,耸鼻正常。鼓腮稍差,咧嘴稍差。舌淡红,脉滑。针灸加颧髎、承浆,余穴同上。1周治疗3次。
4.1 除鼓腮稍差外,其他均已正常。舌淡红,脉滑。针灸同上。1周治疗3次。
4.10 面部基本正常,巩固治疗1次,针灸同上。
医案3
李某,男53岁,2018.11.12就诊。
主诉:右侧面瘫伴耳后疼痛2周。
病史:2周前右耳后疼痛,然后右侧面部活动不利。曾间断针灸5次,口服强地松2片,日2次口服,稍有好转。查体:右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耸鼻不能,鼓腮漏气,口角向左歪,右耳后压痛明显,伸舌居中。
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
治疗:嘱放松心情,好好休息。面部肌肉锻炼、按摩、热敷。忌辣、海鲜等发物。
针灸:百会、头针运动区下2/5、翳风、风池、攒竹、迎香、地仓透颊车、下关、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头针运动区下2/5 采用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攒竹、迎香平刺;其他穴位直刺,平补平泻手法。
11.13 额纹、耸鼻稍有好转,耳后仍有疼痛。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11.15 眼睑闭合有好转,耳后疼痛减轻。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11.19 额纹、耸鼻又有好转,耳后稍有疼痛。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11.22 眼睑基本正常,鼓腮上嘴唇稍向左歪。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11.26 耳后稍有压痛,其余均已正常。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11.30 基本正常,巩固治疗。针灸取穴、手法同上。
【按语】
其一,头针的特殊疗效。经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头针具有促进相应部位周围神经的修复与再生作用。笔者在百会和运动区下2/5,应用“孙氏经颅重复针刺法”,使其刺激信号透过颅骨作用于大脑相对应区域,兴奋大脑皮质细胞,而促进面神经损伤的修复。
其二:此病应尽早治疗。在急性期即可针灸配合药物治疗,但针灸在面部取穴要少,手法要轻,主要以头针、体针为主,以疏肝理气,调节全身的气血为主,激发自身的康复能力,消除水肿,促进神经的恢复。
其三,要引导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让身心得以充分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以自身“正气”战胜疾病。反之,有些患者“恨病不去 ”,到处求医问药,导致“过度治疗”,反而延缓康复时间,增加治疗难度,甚至留有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