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风湿病专业期刊《Ann Rheum Dis》发布了下文内容,主要是对2022年发布的强直性脊柱炎管理指南中一些建议的争议做的解答:
文中提到:
1、对于学者Braun质疑:“非甾体抗炎药作为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病第一选择的药物是否合适?”
解释:推荐用非甾体抗炎药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第一选择的药物,是基于长期以来关于非甾体抗炎药对中轴脊柱关节病疗效的充分依据和广泛证据。
大意是:至今为止,大部分患者用这个药长期观察下来有效。
2、对于Braun指出的:“肿瘤坏死因子(TNFi)可减少中轴炎症,非甾体抗炎药不能”。
解释:非甾体抗炎药也一定程度减少中轴炎症,初发中轴脊柱关节病患者的骶髂关节水肿经过6周合理治疗后有减轻,同时也认同与其他生物制剂相比,NSAIDs在这方面的研究确实较少。
大意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病的骶髂关节炎有效,虽然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比生物制剂的少。
3、对于用药4周是否合理?
解释:TICOSPA试验表明并非每个中轴脊柱关节病患者都需要用到生物制剂,很大一部分患者只用非甾体抗炎药就获得了非常好的结果,4周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治疗最小3个月的窗口期相比,4周时间并不长。
大意是:经过大量观察,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需要用非甾体抗炎药就能控制病情,若控制不住,4周后再用生物制剂为时不晚。
4、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人应该用最快最有效的药物,而对于轻症的患者则可选择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非药物疗法。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并不能长期随访,他们会按需就诊,并且,从价格上来讲,虽然很多国家生物制剂在降价,但它们仍然比非甾体抗炎药要贵得多。ASAS-EULAR的建议旨在普遍使用,需要解决和反映全球中轴脊柱关节病的管理,包括易于获得药物治疗。
大意是:病情严重的,什么药起效最快效果最好选哪种。选择药物时还要考虑经济以及开药是否方便的问题。
每个人长相不同、体质不同、病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医学专家们都在力求制定更合理化的、适合于大部分人的治疗方案,故而对于个人来讲,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请专科医生看诊后再定夺。不与他人比较,不轻视疾病更不应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