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首先有个病例分享下:48岁大姐;忙完单位汇演晚会后突发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120送急诊用药后好转。此后虽然没有天旋地转的发作,但出现持续的头晕和不稳感。以前活跃的工会干部现在成天昏沉沉不舒服,上班也没了以往的激情的积极前后看了几家门诊,被诊断“更年期综合症”“脑供血不足”,前后吃了很长时间的药都不见好转…来眩晕门诊后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包括眼震电图、颅脑MRI均正常。听力检查提示双侧、对称、轻度高频听力减退。HAD评分焦虑项评分高。
临床上总有一部分患者,她(他)们有着和这位大姐差不多的特点:
1)长时间头晕不适,有时严重些,看东西会转圈,有时不严重,只是昏昏沉沉,脑袋不清醒;
2)除了头晕往往还有胸闷、心慌、颈部不适、等其他不适;
3)反复辗转于不同科室和门诊,各种检查一大堆,越看“病”却越多;
4) 被戴上“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等一大堆帽子
5)睡眠长期不好,多梦…
这类患者不少见,虽然各种症状和检查结果罗列一大堆,但是抽丝剥茧,会发现她(他)们的问题很多都和情绪相关。折磨她(他)们的是罪魁祸首叫作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 ,CSD)。
慢性主观性头晕:指长期(3月以上)的不稳或非旋转性头晕感,伴随对运动不耐受(SMD)和对视觉刺激敏感(VV)。临床上有以下特征:1)多半是非旋转性头晕;2)超过正常水平的焦虑,表现为睡眠不好、失眠、惊恐等;3)明显的环境依赖性头晕,常出现在超市、采菜场、车站等地点,不耐受复杂的视觉刺激,而且这类症状可以长期或呈慢性存在。4)临床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眼震电图、核磁影像检查一般没问题:或者有轻微的问题但是解释不了头晕的症状。5)情绪量表检查往往会有阳性发现,常用的有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那么CSD怎么治疗呢?
1)心理疏导:首次就诊时,要花时间给患友解释,让他们放松情绪。尤其是那些被错误信息“误导”的患友。
2)对因治疗:比如“更年期综合症”,正确的处理不是简单的“忍几年就好了”,而是可以求助妇科医生进行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疗,这些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比如睡眠,除了科学的睡眠习惯(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谁偷走了我的睡眠?之失眠治疗的常见误区》),还可以求助药物,谈安眠药色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3)药物治疗:主要的药物是改善焦虑情绪,常用的的药物包括舍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
4)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康复训练(VR)被证实可改善很多头晕患者的转归,常用的比较简单的就是太极拳,每天练习有助于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