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眩晕康复—学会用身体教育心灵

苏永进医生 发布于2017-11-24 23:51 阅读量7039

本文由苏永进原创

慢性眩晕患者常常面对一个问题:眩晕发作时虽然天旋地转的难过,但是很快就好了;反而此后反反复复出现的昏胀不适、走路不敢走、一动就晕更难受…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我们身体的平衡系统。人类是靠前庭、视觉和本体觉三大系统来保持平衡,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前庭系统。前庭系统是安置在耳朵里的精密仪器,主要通过感觉头的位置变化来获得平衡信息,也就是说头动了前庭系统就会感受到并传导信号给大脑,大脑接着就会指挥身体做相应的动作来保持身体平衡。但是当前庭系统出问题的时候,头一动就会刺激损伤的前庭发出错误的信号,大脑无法继续完成平衡动作,从而诱发眩晕等不适。


慢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和大脑交互机障碍机制。前面说了,前庭出问题了身体无法平衡。但是我们的大脑会不断调整状态,以利于在前庭损伤情况下重新平衡,这个就是身体受损伤后的一般修复过程。眩晕急性发作时就是平衡系统(主要是前庭)受到了重击,发作后也会进入恢复过程,只是因为前庭系统长在耳朵深部,只要头一动就会刺激到它,所以多数眩晕患者会觉得一动就晕,所以就会不敢动,不愿意动。另外大脑还有一个边缘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和情绪相关。前庭损伤后产生的明显不适感会刺激边缘系统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这种情绪一方面会激励我们尽早求医解决,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困扰会加重情绪负担反而倒过来拖累大脑的自我调整过程。于是一反面头动时反复刺激受伤的前庭,另一方面边缘系统激活拖累大脑的自我调整,最终造成整天昏沉不舒服……


那么慢性眩晕患者怎么康复呢?借用柏拉图的主张“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对于慢性眩晕患者要以“身体教育心灵”,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就如日常生活中我们脚扭了,疼两天之后是需要开始慢慢练习走路的,这个时候每走一步都会疼,但是还是要慢慢练习,不可能因为怕疼从此就不走了……眩晕也是一样,发作时前庭受到损伤,此后也要慢慢训练来恢复,这个训练称为“前庭康复训练”。一般来说,赶在边缘系统拖累之前越早开始恢复训练,恢复越快。比较麻烦的是这一次损伤还没恢复就又一次受伤,发作多了边缘系统也开始拖累了恢复就比较慢了……


康复训练除了强调早开始之外,还要强调循序渐进和计划。比如,从慢走半小时开始,每天在时间上加长一些、强度上增加一些;某些环境下容易出现的话(比如超市),也鼓励多去逛逛,慢慢增加刺激强度和时间…训练中轻度的头晕发作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担心,只需要耐心的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身体逐渐适应了,大脑也会跟着调整,也就慢慢不晕了,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用身体教育心灵”。


慢性眩晕往往病程很长,治疗上同样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寄希望于一两次的治疗就可以缓解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万里长征始于足下,早一天开始康复训练早一天重回正常生活……

 

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