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变白了,肾脏却坏了!是谁惹的祸?

熊子波医生 发布于2018-03-21 23:13 阅读量7923

本文由熊子波原创

典型病例

患者,女,21岁,既往体健,因全身浮肿2周入院,查24小时尿蛋白4.5g/d,血白蛋白18g/L,血肌酐67umol/L,肾穿刺活检提示: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弥漫融合,未见电子致密物。肾小管和间质无特殊病变。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肾病,体检发现其面部较既往照片明显变白,详细询问病史这段时期都在使用美白产品,效果很好,送职业病防治医院化验血汞95ng/ml,尿汞161ng/ml,明显高于正常值,考虑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予以停用美白产品并驱汞治疗,同时予标准激素治疗半年余,尿蛋白转阴,浮肿消退。是什么原因会引起美白与肾脏的不相容呢?
美白的“汞”到底是啥玩意?

提到汞,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水银”,但是,美白产品并不是往里面加水银这种金属成分,而是使用“氯化铵汞”,又称“白降汞”,其为汞的衍生物,不仅起效快,而起价格低廉,因为是白色、无味,所以添加过多也很难察觉,所以常常被不法商家拿来添加在美白祛斑产品里。
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

汞中毒是古老的常见的职业病,但非职业性中毒亦不少见,尤其是目前“美白”,“染发”、“中草药mi方”的配置中,大部分都潜在含有超过国家限量标准的 “汞”“铅”等重金属,这些物质的累积容易导致肾小管间质难以逆转的伤害,本例虽无明显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但“汞”也可以与体内蛋白相结合形成半抗原,从而激活肾脏免疫,造成系膜细胞增生、足突融合及膜性肾病等肾小球疾病,所以除了驱“汞”外本例患者仍然使用了激素。
医生忠告

除了“美白”产品外,“染发剂”,“纹身刺青”,某些中药“mi方”制剂的长期、反复使用都有体内潜在重金属超标引起肝肾脏器损害的风险,应尽量避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需来之有道。
   由于患者并不能提供明确的汞接触史,加之其肾损害并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及误治,我们应提高对此类汞中毒的警惕性。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