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所有肩痛都叫“肩周炎”,颈椎病、肩周炎傻傻分不清

吴家满医生 发布于2020-11-23 11:17 阅读量7224

本文由吴家满原创

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听到

「在推拿店」

小姐姐:最近,我这肩膀疼得都不敢往上抬……推拿师:凭我多年经验,你得的是肩周炎。
「在家里」

小哥哥:妈,我这肩膀痛得好像要“掉”下来阿姨:儿砸,你这是肩周炎,跟我一样……

似乎肩膀痛=肩周炎



4.jpg


随着“低头族”越来越多,患有肩周炎和颈椎病的人也逐渐增多。但是,因为两者疼痛部位相近,很多人都分不清颈椎病和肩周炎,甚至有的人认为颈椎病就是肩周炎,结果没有对症治疗,疗效不理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肩周炎和颈椎病的区别。

发病时间对比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常常是因为年纪增大,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导致的,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常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发病略高于男性,因此又被称为“五十肩”。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颈椎病的发病不分年龄段,过去一般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目前,由于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各种不良坐姿、睡姿的养成,导致颈椎病的发病人群向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靠拢。


症状和体征对比


颈椎病有很多种类型,如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最容易和肩周炎混淆。如果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往往是由于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刺激而导致疼痛,有触电样的感觉,呈放射状,同时伴有手指麻木,肢体发冷等皮肤感觉异常,严重的会出现头痛、头昏脑涨、视物模糊,有叠影感、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全身乏力等。


而肩周炎的疼痛局限于肩部,疼痛呈钝痛或刀割样,伴有肩关节上举、外展和旋转运动不灵便,疼痛一般以夜间较为明显,寒冷会使疼痛加剧。




1.jpg


从痛感和疼痛部位两方面来说,肩周炎的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具体表现为酸痛和胀痛,一般位于三角肌区,即锁骨外下方、肩峰外下方和肩胛岗外下方区域;而颈椎病的疼痛表现多为麻痛,并伴有上肢及手部的放射痛,最常见的部位主要是颈部、肩上区,即锁骨上方、肩峰内上方和肩胛岗前上方区域。


从体征上看,颈椎病一般在局部没有特定的压痛点,但常伴有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但肩部功能活动尚好。肩周炎往往在肩部有明确的肌腱、关节囊等处的压痛点,肩关节功能运动明显受限,而颈部活动没有障碍。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压顶试验)等在颈椎病通常为阳性,肩周炎病人则为阴性。


2.jpg

总结起来,两种疾病的辨别要点如下:


疼痛点:肩周炎的痛点在肩关节处;而颈椎病的痛点在颈椎周围及上臂部。


活动范围:肩周炎肩部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尤以外展时为甚;颈椎病者肩部活动不受影响。


病程:大多数肩周炎患者1年左右时间均能取得自愈,而颈椎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多年积病。


治疗和保健对比


由于具有自限性,肩周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患者可以尝试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同时加强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比如“刷锅”“搓麻将”等动作,能促进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平时还应当注意防风保暖,减轻寒冷刺激带来的疼痛。


对于颈椎病,应对手段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温热疗法,可以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按摩推拿不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因为不正确的手法常常加重脊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截瘫。颈椎病如果病情严重,脊髓受压症状不断发展或突然加剧,则必须手术治疗。


就日常保健而言,预防颈椎病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来说,颈部的肌肉会过度紧张,造成肩颈部酸痛,所以要经常做一些运动脖子的锻炼,这种动作能够去帮助我们减少肌肉的酸痛,如注意休息颈部,经常的抬头、低头和转头,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减轻症状。



3.jpg


而对于肩周炎,自我锻炼应着重耸肩、“爬墙”、“刷锅”、梳头、甩手、旋肩等日常动作,它们均对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当然,除了症状区别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来区分这两种疾病。


最后,满医生要提醒大家,如果感觉肩颈部不适,最好及时去医院就医,尽早诊治,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健康。


2.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