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柴”,运动疗法来增加稳定性,让您的脚踝不再“脆弱”!

吴家满医生 发布于2020-11-21 11:21 阅读量7431

本文由吴家满原创

“崴脚”广东话俗称“拗柴”,即踝关节损伤,指的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的一种损伤,是最常见的急性损伤。


很多人认为,关节扭伤后,损伤的韧带没有长好,韧带松弛,所以踝关节不稳了。真正的原因其实并不止这么简单!满医生提出以下两个原因:


1、功能性不稳


在人体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韧带上,布满了大量的本体感受器。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感觉,它可以感受我们的肌肉、肌腱、韧带的张力变化,以及关节伸展程度,空间位置变化(本体感觉),将信息反馈给大脑,使人体感受到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运动的变化等。调节肌肉运动,参与保护稳定,避免受伤。



微信图片_20201121111322.jpg



而有过崴脚经历的人,踝关节连接大脑的“本体感受器”也会受损,当再次发生崴脚时,感受器无法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致使身体不能快速做出保护性动作,于是再次崴脚就发生了。


2、结构性不稳


有过崴脚经历后,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都会受到损伤,而严重的崴脚不仅仅损伤了软组织,连韧带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伤或者断裂。如若后续保养不当,韧带会持续松弛,关节也会不稳,就像用力过猛的皮筋失去了它原本的弹性,稍受外力作用即可再次发生崴脚。




9.gif



据统计,每天一万人中就有一例踝关节扭伤病例,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肿胀大多会自行消退,往往不受重视,不少患者认为不痛了就是康复了,殊不知急性踝关节扭伤若处置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约有30%以上的病例会进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由于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结构性或功能性的损伤,致使踝关节不稳定,并以反复扭伤脚踝为临床表现,就是俗称的习惯性“崴脚”。患者往往陷入了扭伤-不稳-运动-再扭伤的恶性循环。

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及下肢的平衡能力,通过对肌肉即动力装置的增强来弥补关节的不稳。因此,运动疗法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首选治疗方式。


• 抗阻运动 •

                    


1.gif

           负重站立提踵 

2.gif

             抗阻内外翻


3.gif

             单腿侧向跳

• 神经肌肉训练 •

              

4.gif

平衡球站立    

 

5.gif

                          单脚闭眼站立


6.gif

胫骨前肌拉伸


最后:踝关节扭伤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伤痛缠身,运动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还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科学健足,重返运动”,让我们关爱自己的健康从足做起,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科学运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