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二尖瓣钳夹成形术造福百姓

任明明医生 发布于2022-09-12 21:30 阅读量888

本文由任明明原创

小“钳子”夹住“漏风”心门挽救性命!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又叫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轻则引起轻微的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则会造成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022年7月3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为一位老年患者实施经导管Mitraclip二尖瓣钳夹术,这是华南地区心血管外科首次独立完成经导管Mitraclip二尖瓣钳夹术,标志着北大深圳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诊治领域再次实现突破。


图片发自160App


六旬大叔“心门”关闭不严    心脏血液回流危及生命

王大叔今年66岁,是一名冠心病支架手术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房颤等多个基础疾病。今年3月,王大叔被确诊为患有心脏二尖瓣脱垂,且已经到了重度反流伴心衰的程度。

二尖瓣反流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据北大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韩振介绍,人体的心脏由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共四个心腔构成,其中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连接的结构就叫做二尖瓣。如果将人体的心脏比作一个大房子,那么二尖瓣就是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大门”。正常情况下,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二尖瓣会在血流需要通过的时候打开,血流过去之后就会闭合。二尖瓣反流则是由于我们的“大门”(二尖瓣)闭合时关闭不严有缝隙,造成了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回流至左心房,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血液循环,进而危及健康。


图片发自160App


多种疾病缠身的王大叔,慕名找到了北大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韩振主任诊治。“中重度二尖瓣返流可导致咳嗽、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症状,会增加患者心衰、心律不齐、中风甚至死亡的风险。王大叔合并基础疾病多,必须及早进行手术治疗。”针对其特殊情况,韩振主任组建了多学科MDT团队进行病例讨论。传统治疗二尖瓣反流最有效的手段是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瓣膜置换。但是该手术创伤比较大,需要使用体外循环,心功能差、高龄、合并症多的患者往往无法耐受。王大叔的情况也不大适合传统手术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充分病例分析,团队决定为他开展科室的新技术,微创二尖瓣钳夹手术。


图片发自160App


5毫米微创小切口  小“夹子”夹住“漏风”心门

7月3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韩振教授团队联合超声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DSA室等共同为王大叔开展手术。二尖瓣是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大门”,MitraClip就是用一个小夹子,夹住“大门”的额外缺口,以达到让二尖瓣“大门”正常打开和关闭时没有缝隙。

手术当日,患者在全麻下,不需开胸切开心脏,而是通过超声引导,在患者右侧腹股沟区打下一个3-5毫米的手术小创口,然后将器械通过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把“二尖瓣夹系统”送入患者左心房,进而到达心脏的二尖瓣口,然后全程在食道三维超声引导下,精准夹合二尖瓣前瓣和后瓣病变区域。

手术后,王大叔超声复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前后瓣被夹后空隙变小,血液反流症状缓解,反流程度从(+++++)下降为(+),治疗结果良好。近期,王大叔出院后的门诊复查情况良好,特为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图片发自160App


严重不治者1年内死亡率高达57%  微创新技术造福患者

二尖瓣反流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7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近10%老年人患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问题。一些老年人往往是在体检心脏彩超检查中发现二尖瓣反流的问题。除此之外,如果老人年出现胸闷、憋气、乏力等症状最好也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如果是轻度的二尖瓣反流,可不必太在意及紧张。如果在中重度之间的二尖瓣反流则建议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最好是每隔半年到一年。严重的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是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否则心脏长期承受严重的二尖瓣反流,最终引发心力衰竭,1年内死亡率高达57%。”北大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韩振主任说。

二尖瓣反流患者,有的患者因为无法耐受,有的患者因为畏惧外科手术等情况而耽误治疗。但如今,随着国际上微创介入治疗蓬勃发展,MitraClip术作为微创治疗二尖瓣重度反流的新技术,可以为高危重症老年患者带来福音。该手术中无需开胸切开心脏,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甚至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据悉,该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超过10万例,得到欧美国家指南的推荐(IIA类指征),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2020年底,该技术被引进中国,目前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此次,北大深圳医院独立完成经导管Mitraclip二尖瓣钳夹术,在深圳尚属首次,标志着该院结构性心脏病诊治领域再次实现突破。近些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不断探索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治疗微创新技术,将造福更多心脏病患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