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术中放疗?到底有什么神奇作用?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肿瘤的规范治疗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可切除大部分肿瘤组织,对于残留的肿瘤细胞可以采用化疗、放疗等方式来清除。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术中放疗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骨肿瘤科资深主任靳松教授说:术中放疗顾名思义就是术中放射治疗,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用放疗设备对原发肿瘤瘤床、残存灶和淋巴引流区等部位施行近距离单次大剂量照射的一种放疗方法,包括术中电子束技术和高剂量率腔内照射。
术中放疗的优点:
目前,给予精确的放疗剂量是当代多学科个体化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术中放疗正是由于使靶区内剂量最大化而尽可能的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了精准治疗.具体来说有以下优点:(1)单次大剂量照射与同等剂量分次外放射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效应。(2)可以精确控制放射治疗的区域及剂量,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减少术后复发。(3)有效地保护了照射区域周边的健康组织及器官,全身副作用轻微。
术中放疗的适应证:
既然术中放疗有如此多的优点,那具体哪些情况适合采用术中放疗的方式作为手术的补充呢? 总的来说,以下情况都适合采用术中放疗:(1)肿瘤深藏在体腔内,周围近邻正常组织和器官;(2)肿瘤对化疗不敏感;(3)放射治疗后复发;(4)有根治可能,为了提高局部肿瘤的杀伤程度,提高局部控制率及治愈率;(5)为了避免皮肤受到过量的放射剂量。
术中放疗在骨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对于恶性骨肿瘤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既往多采用截肢、关节离断等方法。但是这样会造成肢体功能的丧失,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术中放疗方法的进步,近年来保肢手术辅以术中放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术中放疗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可以在有效的切除病灶基础上,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命,保住肢体,并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脊柱转移性肿瘤,产生严重脊髓压迫导致瘫痪,而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不能彻底切除的患者既往多采用姑息性手术切除,术后联合放疗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术后伤口并发症等原因,手术治疗往往需要一定窗口期后方可进行局部放疗,导致错过最佳的放疗时机。随着术中放疗的出现,肿瘤姑息性切除减压后随即进行术中残腔放疗,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命。
还有一些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患者,全身情况较差而不能耐受开放手术,采用微创穿刺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的方法,能安全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虽然这些手术并不能延长生存期,但改善了病人余生的生活质量。
综述所述,肿瘤术中放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它有着微创、精准、副作用少等诸多优点,但是也有其适应证,因此广大肿瘤患者在治疗时要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专家,以得到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最大的临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