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不能好坏一刀切,小切口单髁置换术了解一下——致力于关节病的熊大夫

熊奡医生 发布于2020-05-26 17:37 阅读量8939

本文由熊奡原创

        在我国,膝关节的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中比较常见。老百姓口中经常提到的“风湿骨痛”、“老寒腿”,或者膝关节“长骨刺”、“骨质增生”、“关节退化”,大多就是指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此病在早期仅表现为活动时(特别是上下楼梯时)膝关节隐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常逐渐加重,伴有关节肿胀、内翻屈膝畸形、大腿肌肉萎缩,行走时关节疼痛、出现摩擦音、关节打软,甚至交锁卡住,最终可引起膝关节长期疼痛和功能丧失,也就是走平路都会疼痛难受,一瘸一拐。

        一直以来广泛开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虽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炎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因其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显著且康复较慢等原因,让许多年龄大的患者望而却步,宁愿天天忍着腿痛也不愿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熊奡大夫表示:“其实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膝骨关节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整个膝关节都存在严重退变,这些患者只是膝关节前内侧间室软骨严重磨损,疼痛也基本局限在膝关节的内侧部分,通过一些检查也能发现膝关节的其他部分形态和功能还算是基本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做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把尚好的那一部分骨软骨、交叉韧带和半月板也一并切除,其实是非常可惜的,更有甚者,存在于上述组织中的本体感觉神经功能亦随之丧失,这就是很多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在康复后总是感到关节不是自己的,老是有些异物感的原因。”

        熊奡大夫介绍:“为了避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带来的诸多弊端,不再好坏一刀切,将机体损伤降到最低并保留住膝关节的本体感觉,近十年来,一种精确而又微创的手术方式——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逐渐在世界范围兴起。该手术创伤较小,时间较短,术中和术后出血只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不到五分之一,切口长度只有传统手术的三分之一,术后疼痛轻微,康复起来也要快得多,大多数患者术后两三周就可以胜任日常买菜、做饭、带孙子等活动。”

        这么多的好处是怎么来的呢?熊大夫说,这是因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哪里坏了换哪里”,也就是只处理严重受损的膝关节内侧部分的关节面,精确而微创地“装修”小半个膝关节,而非整个膝关节“一窝端”。这样一来仅处理引起疼痛的膝关节内侧间室,不去干扰功能正常的膝关节外侧间室和髌股关节,也不用切除前后交叉韧带和外侧半月板,也就是保全了膝关节原本还算健康的其余部分,让术后的膝关节更符合人体自然的运动生理状态,于是就做到了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膝关节疼痛的长期解除。同时,患者术后对膝关节的感觉更接近于自己原来的关节,而不是人工替代的异物。而且,这种术式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好处,那就是就算若干年后患者的膝关节进一步老化变糟,到彼时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也仍然能得到初次膝关节置换的良好可靠效果。


WechatIMG2.jpeg

        熊奡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骨科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会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会员,《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深圳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委员、骨关节学组及骨肿瘤学组委员。自1998年从事骨科至今已逾20载,2003-2006年前往北京大学关节炎诊疗研究中心接受关节外科系统培训,2012年前往台北长庚纪念医院研修关节手术,2014-2015年前往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骨科学系研修关节手术。熊大夫长期致力于关节病的诊治,擅长髋、膝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的分期诊治,手术尤以小切口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早下地且无动作限制),小切口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保膝手术恢复快),复杂初次髋膝关节置换(重度挛缩或畸形)及关节畸形矫正(胫骨高位截骨HTO等)见长。熊大夫临床工作及手术严谨细致,对待病友热情幽默,在健康160等医疗平台上获高分好评!

        让中老年患者远离膝关节疼痛,让生活重新动起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