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庆/袁林/吴松团队发现结肠癌耐药新机制

吕国庆医生 发布于2024-07-26 19:09 阅读量6515

本文转载自肿瘤届

2024年7月7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袁林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mTORC2-driven chromatin cGAS mediates chemoresistance through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mTORC2驱动cGAS的染色质定位,介导了SWI/SNF依赖的染色质重编程机制,这是结直肠癌获得化疗耐药性的关键原因。


药物耐受是肿瘤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导致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50%以上的癌症患者中要么是原发性耐药,要么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获得性耐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各类癌症前列。化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这是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克服肿瘤耐药性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遗传因素会导致药物耐受,而这是癌症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生物面临恶劣环境时采用的保守生存策略数量有限,且大多数在动物界中都是保守的,例如滞育(diapause)。滞育被定义为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胚胎发育暂停的可逆状态,是一种生理繁衍策略。滞育不依赖特定的细胞选择,胚胎中的每个细胞都可逆地进入这种状态,当环境压力消除时,胚胎可以恢复正常发育。那么,癌细胞是否也采取了这种“保命”策略?这不得不让我们猜疑肿瘤是否“劫持”了这种进化上保守的生存策略,帮助癌细胞在化疗造成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


环 GMP-AMP (cGAMP) 合酶 (cGAS) 作为细胞质中主要的DNA传感器在识别外源或者细胞自身DNA后会引导STING依赖性的免疫应答,从而在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通过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研究人员发现PI3K-mTORC2信号通路可以调控cGAS与染色体的结合。进一步研究表明,mTORC2可以通过磷酸化cGAS的丝氨酸37残基来促进其与染色体的结合,精确“解锁”其进入细胞核的“密码”。通过CUT&Tag、定量蛋白质组学以及相互作用组学等技术,发现与染色体结合的cGAS通过招募SWI/SNF复合体到特定染色质区域,影响DNA复制和谷氨酰胺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这意味着,cGAS不仅仅是一个细胞质DNA感知器,它还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


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和小鼠模型双重验证发现,缺失染色质cGAS会通过牺牲肿瘤细胞的生长来获得细胞形态可塑性及“diapause-like”化疗耐药性。这与我们以往认为其单独起到抑瘤效果的看法背道而驰。这种易感性的丧失,与缺失染色质cGAS后谷氨酰胺代谢相关基因KGA的异常表达密不可分。一旦使用KGA抑制剂BPTES进行联合干预,这种获得性耐药便“自动失效”。这一发现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启示:单独使用PI3K/mTOR靶向治疗会诱导肿瘤细胞进入“休眠”可塑性状态(抑制肿瘤生长)但获得药物耐受性,而联合应用谷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阻断这一机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将染色质cGAS定量检测引入到临床实验室检测范围,有助于检索与耐药相关的患者,从而进行个体定制治疗方案。这个发现令人振奋,为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时间带来希望!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为我们重新审视cGAS功能提供了独特见解,同时也为攻克癌症获得性耐药提供了重要借鉴。该研究揭示的新机制将驱动相关机体定位、药物筛选等一系列下游工作。未来还可进一步探索cGAS在其他疾病中的多样作用,以及其他相关调控分子,推动肿瘤治疗实现个性化和精准。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吕国庆博士,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博士后王倩,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研究所林霖,空军总医院叶巧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袁林研究员,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吴松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时,该研究得到京湾(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何盈莹女士,美国Yonghao YU, Hongtao YU, Ming DING, Zhenzhen ZI, Xudong WANG (UT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以及Baiyun Wa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等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



专家介绍


吕国庆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主任

深圳市胃肠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北京大学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深圳市抗癌协会消化系统肿瘤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的论文70余篇,担任8家中英文期刊审稿编辑工作,作为PI目前还承担了8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研究。



袁林 研究员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袁林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于2021年从UT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全职回国,主要研究领域为细胞代谢与疾病发生发展。以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 (2) 、Neurotherapeutics、Comput Struct Biotechnol J.、EMBO Reports、J Biol Chem.、FASEB J.、FRONT Cell Dev Biol、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JMCB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申请并已获得授权多项中国发明专利且部分转化。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大学优博培育计划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曾获UT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杰出科学家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军优秀博士论文奖等。课题组主要研究技术为:(1)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2)小分子靶标的鉴定;(3)PROTAC/Molecular glue的设计合成,(4)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编辑:松月

审核:晚晴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