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二、三事(上)

贺勤医生 发布于2020-02-24 21:05 阅读量7211

本文由贺勤原创

      痤疮,或者寻常痤疮,确实是够寻常的了。它是皮肤科最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多因素疾病。青春期发病率较高,约有85%12-24岁的年轻人患此病。但少部分,12%女性和3%男性会持续到44岁。其临床表现不一,从粉刺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严重者形成瘢痕、面部黑色素沉积,各种类型均有。按严重程度临床常分以下四级,见下图。痤疮不仅影响美观,对患者情绪和心理健康以及行为方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心身疾病。了解痤疮的形成因素,对于我们预防及治疗痤疮是十分必要的前提条件。综合以往,主要有以下几种发病机制: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1、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因素尤其是雄激素的代谢水平是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主要是增加皮脂腺的活性,雄激素分泌旺盛,可刺激皮脂腺细胞的增生与分泌。雄激素中的睾酮在酶的作用下,与相应受体结合,调控毛囊皮脂腺的活动,致使毛囊皮脂腺的异常角化。角化细胞相互粘连,堵塞毛囊管口,从而导致痤疮的发生。研究发现,痤疮患者皮损中二氢睾酮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提示痤疮的发生很少受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而是外周组织中雄激素可能影响皮脂腺导管角化过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痤疮患者普通验血查性激素水平可能正常,但依然发生痤疮。而雌激素在调节皮脂生成中的作用所知甚少。

       2、免疫因素  皮肤免疫系统参与痤疮的发病过程,无论是毛囊皮脂腺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还是炎性皮损处。近年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分子 TLR -2在痤疮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痤疮皮损表皮内 TLR -2 和 TLR -4 表达增加,研究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诱导 TLR 表达,这一机制可能在痤疮相关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3、毛囊角化异常  毛囊是毛发根部的囊状组织,当毛囊过于角化,毛囊口就会堵塞,毛囊管腔变得狭窄、闭塞,皮脂淤积于毛囊口而形成脂栓,表现为面部常见的白色小颗粒,称为白头粉刺。如若进一步合并其他感染,则形成临床所见的脓疱、结节及囊肿等更加严重的皮损。

      4、微生物感染  正常情况下,皮肤微生物菌群与宿主、环境之间存在生理的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患者面部菌群发生异常,菌群结构和数量发生改变,是导致痤疮发生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痤疮病损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与痤疮丙酸杆菌接近,且应用葡萄球菌菌苗治疗痤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痤疮患者中马拉色菌的带菌率高达83. 57%。并且皮损中增多的细菌单独作用并不能引起痤疮,而是多种细菌在局部皮肤环境内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痤疮的治疗过程中,抑菌药物的使用还是十分必要。

      5、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痤疮的发病有一定的作用。有痤疮家族史的人群患痤疮的风险是不具有痤疮家族史人群的 2.514倍。另外,皮脂腺的大小、密度、活性及毛囊结构等,都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

      6、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大气污染、粉尘增多、激素滥用、化学药品接触等,均可能诱发痤疮的产生。

      7、中医研究  中医认为外感、饮食、情志、肾虚四大因素会影响痤疮的发生。有专家认为痤疮外在病理变化是“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具体表现,认为痤疮的发病与内在体质相关,并总结出五种类型的体质,分别为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血瘀体质和阳虚体质。

       对于痤疮的发病有个大致了解,对之后我们要谈到的治疗是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的。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啊,献给诸位战“痘”的“英雄”们!呵呵。


 image.pn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