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彻心扉的带状疱疹为什么又要把它发出来?

夏苏英医生 发布于2018-06-18 16:16 阅读量6024

本文由夏苏英原创

痛彻心扉的带状疱疹为什么又要把它发出来?

刘阿姨得了头部的带状疱疹。在医院里住了15天的院。用了抗病毒,激素,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疱疹消失了,但是留下深褐色的疤痕以及痛彻心扉的痛。她昼夜不眠,饮食难安。身体变得越来越憔悴。65岁的她不停的想何时是头啊。渐渐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面色泛白。眼睑浮肿。四肢无力。经朋友介绍,来就诊。

首先我告诉她,她的疱疹虽已愈合,但变成了褐色的疤痕,这并不是痊愈,而是邪气依然留在经络里,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告诉她治疗需要时间,而且要在心里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中药治疗,不会马上去止痛,而是要以去除寒湿,疏通经络为主。因此在治疗过程之,有可能疼痛不会减轻,甚至还有加重的可能。只有去除了寒湿,疏通了经络,这种带状疱疹的神经痛才有可能减轻以至消失。

我这么一说,刘阿姨心里就有点打退堂鼓了,经过我的详细解释,她终于决心坚持治疗了。第一个疗程治疗以后,那些疤痕变得红些了,但疼痛依然难忍。刘阿姨耐不住性子了,这样治疗能行吗?怎么感觉病情越来越重了呀。我告诉她,你经络里邪气未去,而正气已虚,经过治疗以后,正气得到了扶助,也就是说免疫力提高了,所以就会表现出邪正的斗争,第二个疗程开始配合针灸,疼痛渐有所减轻,继续中药治疗,并每周针灸一次。三周后来诊,告诉我疼痛比较轻微,能够忍受了。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经过五周的治疗,终于赶走了这痛彻心扉的痛。身体还须继续调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夹湿为患。

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除了给予营养神经的维生素以及抗病毒治疗外,配合中药治疗才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以及后遗症的产生。

中医治疗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如此就能将病毒从体内驱除,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疼痛得止,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痊愈。

得了带状疱疹注意事项

1、不要过分紧张。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2、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3、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局部可以涂阿昔洛韦眼药水。

4、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患“带状疱疹"提示患者身体免疫力处于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需要中医治疗,可采取中药,针灸、理疗等治愈疼痛。

7、不吃寒凉的食物,少吃西瓜,苦瓜等等,以及少吃过于辛辣油炸的食物,少吃糖和含脂肪高的食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