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其理论体系复杂深奥,非经过长期学习与实践难以全面掌握。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在解读他人开具的药方时,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诊疗思路,否则很难做出准确评价。对于普通患者而言,更是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对药方进行评判。因此,将中药方交给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评价,很可能导致误导或不必要的恐慌。举例:医生开具的药方为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不过十二味,看诊之人示方于某书平台,有人评论之:时方派、种类开一堆……。
三、正确面对治疗建议的态度
既然选择了看诊的医生我们是否对医生治疗建议给予一种尊重和信任呢?如果对治疗方案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该直接与医生沟通,寻求专业解答。而不是将问题抛给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或者不了解情况的人,更不应盲目听从非专业人士的意见,而对自已所选医生产生质疑。还有一部分人几年的病了喝2-3天药没效果就想这医生肯定不咋的,就开始走上了一条频繁更换医生的路。频繁换医生对于看病的效果并不总是积极的,甚至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频繁换医生的弊端:
(一)影响治疗连续性:
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历史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频繁更换医生意味着医生需要从头开始了解患者的病情,这可能导致治疗过程出现断裂,影响治疗效果。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慢性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系统的管理,频繁更换医生可能使得治疗方案缺乏连贯性,从而影响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二)疗效偏差
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的治疗理念和用药习惯。频繁更换医生可能导致治疗方案频繁变动,这不仅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能增加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医疗风险。某些治疗方案需要患者按照一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频繁更换医生可能导致这些治疗方案的执行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故在选择医生时慎之又慎,对别人有效的医生对你不一定适合,不可盲目选择,亦不可盲目妄言所选之医,尊重他人,亦是尊重自己。
(三)治疗的阶段性:前期医生的治疗可能是为后期变换医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常常想,并非别的医生医术不高,而自己医术有多高,亦可能刚好我看好了你而已。
四、服药及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正常的“不正常”症状
服药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正常的“不正常”症状:如喝药及针灸后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矢气多等“不正常”症状,切莫妄认是不良反应,如果没有其它不舒服,且身感轻松,此为治疗后的正常现象。
以上为个人浅见,仅望君参考,不妥之处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