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工作中,常在哮喘或过敏性体质患者中发现患者常伴有荨麻疹病史。很多人身上突然出现大片“风疙瘩”,又红又痒,常感到恐慌和困惑。荨麻疹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皮肤病,约有2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它虽然来去如风,但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带您科学、全面地了解荨麻疹,从病因到治疗,从用药到生活管理,希望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更好地应对它。
一、 什么是荨麻疹?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次皮肤内部的“微型过敏爆炸”。
风团:真皮浅层的暂时性水肿,表现为皮肤上大小不一、红色或苍白的隆起性斑块,通常伴有剧烈瘙痒。关键特点是“忽起忽消”,单个风团一般在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且不留任何痕迹。
血管性水肿:更深层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肿胀,多见于眼睑、嘴唇、手足、生殖器等部位,表现为弥漫性肿胀,可能伴有疼痛或烧灼感,消退较慢。
发病机制:
这场“爆炸”的核心是皮肤中的肥大细胞。当受到某种刺激(如过敏原、感染、物理因素等)时,肥大细胞会被激活并破裂,释放出大量的组胺等炎症介质。组胺会使皮肤的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漏到组织间隙,从而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风团和水肿,并引发难以忍受的瘙痒。
重要提示:绝大多数荨麻疹并非“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系统的异常过度反应。
二、 临床症状与体征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
瘙痒:通常是首发和最突出的症状。
风团:形态各异,大小从针尖到地图状巨大斑块不等,周围常有红晕。
游走性:此起彼伏,旧的风团消退,新的又在别处出现。
可自行消退:单个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根据病程,荨麻疹可分为:
急性荨麻疹:病程<6周。通常与感染(如感冒、肠胃炎)、食物(如海鲜、坚果)、药物(如抗生素)等因素有关。
慢性荨麻疹:病程>6周,且每周发作至少2次。病因复杂,常难以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物理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 严重程度评估
除了皮肤症状,荨麻疹也可能进展为全身性过敏反应,需要警惕!
轻度至中度:仅局限于皮肤的风团和瘙痒,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重度:广泛、密集的风团,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夜间睡眠。
危重情况(需立即就医!):如果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可能意味着发生了过敏性休克,是医疗急症!
呼吸困难、喉咙发紧、声音嘶哑(喉头水肿)
头晕、眼花、晕厥(血压下降)
恶心、呕吐、腹痛
心悸、濒死感
四、 常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
治疗遵循全球指南,采用“阶梯式疗法”:
第一步:去除诱因与对症治疗
尽可能寻找并避免可疑的诱发因素。
首选药物: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它们能有效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止痒、消风团,且嗜睡的副作用很小,不影响白天工作。常用药物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
第二步:增加剂量
对于常规剂量控制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将第二代抗组胺药剂量增加至标准剂量的2-4倍。这是国际指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第三步:联合治疗
若加量后效果仍不理想,医生可能会:
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组胺药。
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
第四步:用于难治性患者的进阶治疗
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专门用于对抗IgE,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用于非常严重且其他治疗均无效的患者,因其副作用较多,需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
急性重症的处理
对于急性发作伴有喉头水肿或休克迹象的患者,需立即就医抢救,使用肾上腺素(首选)、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和抗组胺针剂。
切记:所有用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购药或增减剂量。
五、 疾病的预防与生活注意事项
对于病因不明的慢性荨麻疹,预防重于治疗。以下生活建议有助于减少发作:
1、记日记:记录每天的食物、活动、情绪状态和发病情况,有助于发现潜在诱因。
2、避免物理刺激:如果是人工划痕症、寒冷性、压力性等物理性荨麻疹,应避免相应的物理刺激(如搔抓、紧身衣物、冷水、暴晒等)。
3、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4、管理感染:及时治疗牙周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慢性感染灶。
5、舒缓情绪: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诱因。通过运动、冥想、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至关重要。
6、皮肤护理:
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
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勤涂保湿霜,保护皮肤屏障。
7、饮食管理:
急性发作期,避免摄入酒精、辛辣刺激食物及已知的过敏食物。
慢性期,除非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否则不推荐盲目忌口,以免导致营养不良。
荨麻疹是一种机制复杂、表现多样的常见皮肤病。它虽然来得凶猛,让人瘙痒难耐,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
正确认识:了解其“忽起忽消”的特性,不必过度焦虑。
科学就医:遵循阶梯治疗原则,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尤其是慢性患者切勿自行停药。
精细生活:通过记录和生活管理识别并避免个人诱因,保持健康心态。
警惕重症:学会识别呼吸困难等严重信号,及时急诊就医。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拨开迷雾,更加从容地与荨麻疹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