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秋冬季的脚步临近,气温逐渐转凉,呼吸道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其中,肺炎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尤其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经常在诊室里向患者强调:接种肺炎疫苗是预防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这款保护我们呼吸健康的“防弹衣”。
一、 肺炎疫苗是如何工作的?——一场精彩的“军事演习”
我们的身体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免疫系统。当外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消灭它们,从而保护我们不得病。
肺炎疫苗的本质,是一次针对肺炎链球菌的 “军事演习” 。疫苗本身不含活的细菌,只包含了细菌荚膜多糖的碎片(可以理解为细菌的“特征性外壳”或“身份证”)。
当疫苗被注入体内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外壳”,并开始生产专门针对这种细菌的“武器”——抗体,同时还会产生“记忆细胞”。整个过程不会让人生病。
当真正的肺炎链球菌试图入侵时,早已严阵以待的免疫系统就能凭借“记忆”迅速识别,并调动大量“武器”快速消灭敌人,从而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肺炎疫苗主要有两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这里的“价”指的是疫苗能覆盖的肺炎球菌血清型的种类数量,价数越高,覆盖的种类越广。
二、 谁最需要接种?——看看您在其中吗?
根据最新的指南和疫苗说明书,以下人群是接种肺炎疫苗的重点推荐对象:
1、所有老年人: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首要推荐人群,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是肺炎的高危人群。
2、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及儿童:
慢性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心力衰竭、心肌病等。
慢性肝病、肾病: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免疫功能受损者:如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HIV感染者等。
3、其他特殊人群:如无脾(脾脏切除或功能缺失)患者、脑脊液漏患者、人工耳蜗植入者等。
简单来说:如果您年满65岁,或者虽然不到65岁但患有上述慢性病,都强烈建议接种。
三、 怎么打?打哪种?——接种方案详解
接种用法用量可能会稍复杂,您可以参考下表,并务必在接种前咨询医生。
对于老年人,最理想的策略是先打一针13价,半年到一年后再打一针23价。如果已经先打了23价,则建议间隔一年以上再补种一针13价。具体选择哪种方案,请由医生根据您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决定。
四、 安全吗?——常见的不良反应
肺炎疫苗非常安全,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通常1-3天内自行缓解。
1、局部反应(常见):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
2、全身反应(较少见):低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
这些反应其实是免疫系统正在积极工作的正常信号,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缓解。局部红肿可用冷敷减轻不适。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
五、 哪些人不能打?——接种的禁忌
有以下情况的人,应禁用或暂缓接种肺炎疫苗:
1、对疫苗任何成分严重过敏者:如果曾经对肺炎疫苗或白喉类毒素疫苗有过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则禁止接种。
2、急性疾病期患者:如正患有急性发热、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等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虽然未见明显风险,但作为 precaution(预防措施),建议谨慎并咨询医生权衡利弊。
六、 接种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有效性如何?
接种疫苗不能保证100%不患肺炎,因为肺炎也可由其他细菌、病毒或非疫苗覆盖的菌型引起。但其预防疫苗覆盖血清型肺炎的有效性非常显著,尤其是能极大降低发生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的风险,并能显著减轻肺炎的严重程度,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可以说,它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重要注意事项:
1、与流感疫苗协同:流感和肺炎是“难兄难弟”,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大大增加继发细菌性肺炎的风险。因此,建议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同时(可以同一天在不同手臂接种)接种肺炎疫苗,实现“1+1>2”的保护效果。
2、不是治疗性疫苗:它用于预防,而非治疗已发生的肺炎。
3、保护期非终身:尤其是23价疫苗,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是否需要以及何时加强免疫,请咨询医生。
4、接种后仍需防护:接种疫苗后,依然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处等良好卫生习惯。
秋冬季是肺炎的高发季,而接种疫苗需要2-4周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因此,现在正是接种肺炎疫苗的“黄金时间”。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属于推荐接种人群,请不要再犹豫,带上身份证和医保卡,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的预防保健科,咨询医生并尽早接种,为您的肺部健康穿上坚实的“防弹衣”,安心度过这个冬天!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当前药品说明书及公共卫生指南进行科普,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接种决策请务必咨询临床医生,由医生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做出最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