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退热药,有很多种剂型,还有很多感冒药为复方制剂,复方剂型中也包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主要是起到退热作用。
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
1. 药品分类: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
2. 用药目的:可以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
3. 禁忌证:有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者禁用。
4. 不良反应及处理:偶见皮疹、血小板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肾功能异常;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
5. 剂型和规格:
(1)片剂:0.5g/片。
(2)颗粒剂:0.1g/包、0.25g/袋。
(3)泡腾颗粒剂:0.1g/袋。
(4)口服溶液剂:100ml∶2.4g。
(5)干混悬剂:0.3g/袋。
(6)滴剂:15ml。
(7)混悬滴剂:15ml。
(8)缓释片:650mg/片。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
①口服:退热镇痛,0.3~0.6g/次,每4小时1次或4次/天,一日量不宜超过2 g,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
②肌内注射:0.15~0.20g/次,不宜长期应用,退热疗程不超过3天。
(2)儿童:解热镇痛,口服,一次10~15mg/kg(总量<600mg),每4~6小时1次;每日≤4次,连续用药不超过3天;新生儿一次10mg/kg,每6~8小时1次,如果有黄疸应减量至5mg/kg。
(3)特殊人群用药: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自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
8.药物相互作用:①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损害;②对乙酰氨基酚与氯霉素同服,可增强后者的毒性;③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增强抗凝药的抗凝作用;④与齐多夫定合用会增加毒性。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仅为对症治疗,患者发热引起的病因还需要医生详细判别诊断,建议服药退热后或者服药退热效果不好,最好还是及时就医,寻找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