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2月28日或者每4年才有一次的2月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这是专门针对那些发病率极低的一些疾病设立的纪念日,万里挑一的四叶草是罕见病日的标志。罕见病又称“孤儿病”,目前世界上已知有7000多种罕见病,估计全球有超过3亿名罕见病患者,然而,95%的罕见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这已成为当今医学面临的难题。2018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涉及121种疾病。[1]
“罕见病目录认定的疾病大多是临床需求比较急迫,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疾病。”由于治疗罕见病的药物适用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进行研发生产,这些药被称为“孤儿药”。首批进入目录的121种罕见病中,目前有40多种已经有批准上市的治疗药物,而其中在国内上市的仅20多种。[2]
在2019年的国际罕见病日前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以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组建后,将对我国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我国罕见病综合诊疗能力,逐步实现罕见病早发现、早诊断、能治疗、能管理的目标[3] 。2月27日,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编写的国内首部《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发布,指南涵盖了国家罕见病目录中的121种罕见病[4]。
在已公布的121中罕见病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累及神经系统或者以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如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自身免疫性脑炎(AE)、生物素酶缺乏症(BD)、腓骨肌萎缩症(CMT)、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等等。有些罕见病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等手段,临床症状是可改善的,或者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 佚名,生物探索. 纳入121种疾病!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名录[Z]. 2018:2018-5-22.
[2] 新华网. 首批罕见病目录公布 纳入121种疾病[Z]. 2018:2018-6-9.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Z]. 2019:2019-2-12.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的通知[Z]. 2019:2019-2-27.
(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