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因为...近日开封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来了位75岁的王大爷。他神采奕奕,身体健壮,根本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李大爷一直有个困惑“我坐着、躺着、骑车什么事都没有,就是走不了远路,走一段路就需要休息一会”。
像王大爷这种“没有髋、膝疾病,也没有心脏不适”,却走不了远路的情况,在脊柱外科门诊并不少见。
走一段路之后出现双下肢无力、酸胀、麻木、拖拉不动,会不由自主的弯腰,需要坐或者蹲几分钟又可以继续行走,如此往复。平时坐、躺都没有症状,骑车无影响。这种走走停停的症状,在骨科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腰椎管狭窄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腰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神经源性跛行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病人主观感受很痛苦,医生查体无阳性体征,是该病的典型特点。明确诊断还应结合腰椎CT、核磁共振等作出综合判断。引起“间歇性跛行”的原因有很多,还应与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疾病相鉴别。
一旦确诊腰椎管狭窄症,可通过采取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口服药物,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
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如下:
五点支撑法
四点支撑法
飞燕点水法
若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间歇性跛行<500米,出现肌肉萎缩、感觉减退、下肢肌力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学习,则可能需外科干预。
老年人若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切勿掉以轻心,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