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炎热夏季的来临,人们皮肤裸露部位常出现昆虫叮咬,从而引起皮肤严重的过敏情况,隐翅虫皮炎与其他虫咬皮炎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常被认为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导致患者自行处理时出现误治的情况。
隐翅虫种类很多,目前已发现250种以上,其中毒隐翅虫有致病作用,它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的地方成群飞行,7-8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
该虫虫体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毒汁,当夏季皮肤裸露,在皮肤上叮咬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毒液,能引起皮炎。
皮疹表现为点状、带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群集性小的脓疱,部分融合成脓湖,伴灼热疼痛感,挠抓后可引起鲜红色糜烂面,若侵犯眼睑时致眼睑红肿,睁不开眼。
病程1-2周,以后干燥脱痂而愈,遗留色素沉着,若处理不当,有遗留浅表疤痕的风险。隐翅虫皮炎发生于儿童时,常被患者家属误认为脓疱疮;发于成人时,患者常认为是带状疱疹。
对于隐翅虫皮炎应当如何预防及治疗呢?
一、预防:搞好环境卫生,消除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消灭隐翅虫的滋生地。安装纱窗或挂蚊帐防止毒虫的侵入。睡眠时要熄灭室内的灯光,若发现皮肤上落有虫体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击,应将虫体拨落在地用脚踩死。
二、治疗:出现隐翅虫皮炎时,可用肥皂水(呈碱性,中和呈酸性的毒素)清洗皮肤,外搽炉甘石或氧化锌洗剂,以及糖皮质激素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