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痛经?顾名思义,经期腹痛。疼痛常于月经来潮后开始出现,最早可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 日后缓解,疼痛多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正中,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或肛门部位,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它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痛经常起始于青春期,没有妇科器质性疾病。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PGF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而出现痛经。此外,原发性痛经还受精神、 神经因素的影响。
而继发性痛经主要由于妇科脏器疾病造成的,继发性痛经多在初潮后数年才出现症状,多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盆腔炎性疾病病史,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不规则,后穹隆触痛结节等。最常见的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或肌瘤,还有可能是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还有少部分由于宫颈(宫颈锥切、电烫后)或宫腔的手术(主要是人流后)导致的宫颈黏连,经血不能顺畅排出而引起每个月规律性的腹痛。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相对简单:1.尽可能多地缓解疼痛。2.口服避孕药。3.长效甲羟孕酮避孕针剂。4.针灸、推拿等疗法。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分泌,从源头上缓解疼痛问题,但对已经生成的前列腺素,没什么作用。所以最好在月经来前1-2天开始服用,而不是在痛经时再吃。例如,月经周期较规律的女性在月经来前24小时前吃效果最佳。重视精神心理治疗,消除紧张情绪,对青春期少女更为重要。讲解有关的基础生理知识,阐明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出现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疼痛不能忍受时再辅以药物治疗。
某些缓解痛经的传统方法是:“经期不能洗头,经期不能吃凉的和辣的,经期要多喝红糖水……”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你是宫寒体质,所以会导致痛经!”这些都是没有科学证据支撑的观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身体更舒适一点,而不能真正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目前,医学上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剧烈运动会加剧痛经程度。此外,精神因素,通常也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原因。熬夜、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的女性、都更容易发生痛经。因此,为减少痛经的发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运动,避免吸烟、酗酒、受凉等。
对于继发性痛经,有些器质性疾病将伴随月经周期渐进性加重,会引起较为剧烈的痛经。要积极就医,判断痛经原因,对症下药。这种情况,缓解疼痛已经不再是最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