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升高原因你知多少?

孙华启医生 发布于2022-02-10 22:55 阅读量734

本文由孙华启原创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众多,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疾病,但就专业而言绝非你所想象的那般简单。很多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就只能够药物治疗,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梳理出很多高血压的原因,而把这些致病因素解决了,高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或治愈。

据此,临床中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病。近5%-10%为继发性高血压。

其中有一型继发性高血压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在过去认为其发病率极低,是罕见病(其实是限于检查手段和临床经验不足,易被漏诊或误诊);随着现代临床检测手段的不断更新、进步,发现该发病率被严重低估了。

而原醛分型中的醛固酮腺瘤所致高血压,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只是其诊断与分型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困难。过去对于“原醛”的定位诊断多依赖于CT,但实际操作中发现约有11%-16%的原醛患者CT不能精准定位,容易漏诊直径<1cm的微腺瘤,为患者下一步选择手术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带来了困惑。

临床病例

患者翁某,男,41岁,高血压病史长达10年,因无明显症状,一直未予重视,曾在市某医院门诊治疗。近期体检发现血压高,最高达206/112mmHg,到我院就诊。

心内科潘主任详细询问其病史后,认为不能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建议患者住院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入院后查血钾为2.0mmol/L,经肾上腺CT及高血压立卧位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诊疗过程

我科室对高血压患者从门诊筛查到入院诊断及鉴别诊断遵循国际最新指南,经王主任、潘主任及其团队反复讨论后,建议行肾上腺静脉取血术,以进一步诊治。

借助肾上腺静脉取血术技术可以对于很多双侧肾上腺病变及可疑肾上腺病变明确诊断,从而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

在DSA引导下,我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凭借扎实的功底,成功将导管放置在左、右侧肾上腺静脉口及下腔静脉处取血,通过检测血液醛固酮、皮质醇水平,来确定病患侧,为手术根治高血压提供指导,实现了高血压的精准治疗,从而指导临床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由于这次手术选择了经右侧肘正中静脉入口,术后即刻可正常活动,避免了术后卧床等不便,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

但因肾上腺静脉细小,尤其是右侧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解剖位置及角度变化大,对于操作者的插管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科普知识 

No.1  原醛症介绍

原醛症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

最新研究表明,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原醛症比例达到了5%—15%,患病人数严重被低估,由于定性和定位诊断困难等原因,这种疾病诊断率比较低,容易误诊漏诊。

因此,有大量的原醛症患者被误诊为普通的高血压病,从而错过了可能“治愈高血压”的机会。

No.2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原醛症的筛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危害极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对以下人群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

1.持续性高血压(>150/100mmHg)者;使用3种常规降压药无法控制血压(> 140/90mmHg)的患者;使用≥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的患者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

3.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

4.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

No.3 肾上腺静脉取血技术介绍

肾上腺静脉取血,对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但不能明确性质,或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该项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