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麻疹

徐楠医生 发布于2025-01-20 10:00 阅读量29

本文由徐楠原创

有没有那么一种病,它的名字耳熟能详,仿佛经常萦绕在耳畔,离你很近,可是却从未真正得过或见过它,仿佛又那么遥远,就像一位熟悉的陌生人?上海市东方医院皮肤科徐楠

麻疹,就是这样一位陌生人。

提起它,想到的是满脸麻子?还是小时候打过的疫苗?这里得做下说明,出麻子的病可别让麻疹背锅,那是另外一种恶性传染病,叫“天花”,由于破坏性太强,疾病痊愈后大多会在皮肤上留下的凹坑儿,不管是张二麻子还是李二麻子,都属于天花的幸存者。我们小时候胳膊上种的“牛痘”就是要预防这种疾病,好在已经基本绝迹了,因此,现在的孩子不再需要在胳膊上种痘。

扯远了,再扯回来,麻疹相对要温婉许多,痊愈后不大留下印记。为了预防病毒的传染,7、8个月大的婴儿必须接种麻疹疫苗,一针还不够,到了小学生阶段还需要接受第二次的强化接种,方能有效避免被麻疹病毒感染。

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安全的国度--中国,麻疹这位陌生人渐行渐远,变得越来越陌路,但是,可不是地球上所有国家的人们都这么幸运。举例几个数字:WHO发布的2019年全球麻疹疫情数据显示,全球报告麻疹病例超过44万例。乍得约2.6万例疑似病例,乌克兰约5.7万例。孟加拉国约4200例确诊病例,泰国4800例,巴西1.2万例,美国纽约州宣布了两次大规模疫情持续暴发,小规模疫情仍在其他州持续。刚果(金)的麻疹疫情导致5000多人死亡,而同期的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只有2200人,这么看,麻疹疫情受到的关注程度要少得多。

这时候的背景音乐应该响起《我的祖国》,方能彰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可千万别小看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它的等级可不低,属于乙类传染病,跟诸如非典、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狂犬病、疟疾等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名词属于同一个级别,仅次于鼠疫和霍乱,可见危害性有多强。

尽管已经有了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是麻疹仍然是造成全球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面世界各国的发病数字之所有如此咋舌,还是跟当地的具体疫苗接种普及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及时发现患者,给予有效隔离、报告和治疗,也是控制麻疹传播、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本次科普不针对疫苗,主要是给麻疹画个素描,让大家对它不再陌生,以便遇到问题不慌张,在疾病面前临危不乱可是需要知识的积累。

麻疹喜欢欺小怕大,最容易感染6个月到5岁的小朋友,半岁以内的婴儿体内还留存有母亲给予的抗体,因此对病毒尚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如果随着年纪的增长没有接种疫苗,那么就会有极大的风险易感。

病毒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呼吸道受累的表现,如发热、咳嗽、流涕,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一种长在口腔颊黏膜第二个磨牙位置的白色斑片,具有典型性),以及特殊的麻疹样红斑、丘疹等。

经典的发病流程如下:不明原因地发热,常常是高热,伴有咳嗽,3-5天后顺序出皮疹。往往首先从耳后及发际开始,一天内遍布整个面颈部,第2天到达躯干和四肢近端,第3天进一步延伸至肢体末端,即手心脚心,这时候,最容易跟手足口病混淆。

皮疹大多为充血性斑丘疹,简单解释就是看得见摸不着,明明成片的红色皮疹,但是闭上眼睛用手摸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稍用力按压颜色就会消褪,手离开又立即复色,而皮疹间的皮肤完全正常,全身就像画了红色的地图一般。

皮疹消退不太痛快,平均3天,还是按照原来的顺序逐渐消退,像强迫症一样从上到下,整齐划一。由此,我猜麻疹一定是处女座。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也可能会留下淡淡的色素沉着斑,并出现细小的像面包屑一样的脱屑,估计需要大概1周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正常皮肤。

这是最最经典的过程,但不得不说,很多人的病程并不是按照书本描述的一样,这就需要进行鉴别,这也是医生存在的必要性。除了需要跟儿童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如风疹、水痘、幼儿急疹等进行鉴别外,有些药物性皮炎的皮疹可能会很相似,但药物性皮炎都会有比较明确的用药史,比如常见的感冒药、抗生素等,就诊前先排查下自己的用药情况,最好把药盒和说明书都带着,别到了医院讲不清楚,给医生造成误导。也别对号入座以为自己得了麻疹,自怨自艾,耽误治疗。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因为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比灰指甲一个传染俩儿的速度更快。假如你真的不幸感染了麻疹,请务必在家里休息、隔离,对症使用退热药,保证饮水量,补充维生素等。至于解除隔离,至少要等皮疹完全消退后5天才可以出门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不但是为了你自己尽早康复,更是为了保护他人不被感染,不被吓着,毕竟,发疹期的你会比较像被煮得半熟的梭子蟹。

希望我们与麻疹这位熟悉的陌生人一别两宽,不生欢喜,永不再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