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困难、出现厌学情绪,家长该怎么做?
崔炳喜医生
发布于2023-03-17 14:53
阅读量267
本文转载自天津南开华仁医院
最近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困惑:“我家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他很受打击,说不想上学了,我该怎么办?”
尚未成年的孩子由于人生经验不丰富、心智不成熟,几次考试受挫、在学习中获得不了乐趣后就容易轻易言弃。其实,孩子厌学是有多种表现的,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孩子退学了才算有了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抵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完成作业、抄作业或者应付作业等,轻度厌学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抵触。将思想上的抵触付诸行动,出现上课不听讲、迟到甚至旷课等违纪现象,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不再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了。由思想和行动发展到了心理问题,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学校,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这类学生往往会休学或者退学。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会对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帮孩子们悬崖勒马,让他们能够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呢?每个学校都有这么一类学生,他们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够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都是从中学过来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要说真正的学习目的,中学阶段的我们有几个能够说清?每个人都不同,为这个问题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了解这个问题而产生厌学或者说读书无用的想法就不对了。这类型学生是典型的“低品质勤奋者”,他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这一类学生与之前所谓不会学的学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采取相同的手段,因为“学不会”是“不会学”的结果,“不会学”是“学不会”的原因。“学不会”的根源是认知能力差,研究表明,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均等化的提升。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跟着兴趣走,通常兴趣所在就是优势潜能所在。但这里有个问题,要看兴趣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没有条件去换环境,就要考虑发展自己的次优潜能。我喜欢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提问,我不会绕开他的提问,但是我会抛给他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用这样简单的方式赢得了他的信任和喜爱。
适度期望才能给孩子动力,期望过大,孩子就像托驮着壳的蜗牛,艰难前行。
父母要学会夸孩子,就像小时候,孩子每学会一样新的本领,都会让你感到惊讶,都会让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而现在你之所以不断打击孩子,是因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当然,少一点期望,不是没有期望,更不是“破罐子破摔”,没有期望的家长,孩子同样没有学习的动力。
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个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目标过大,过空、过长,都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多激励。只有树立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实现,才能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不断激励孩子向最好的大目标前行。家长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跟孩子交流探讨一下,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帮助其进行自我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重新唤起学习动力。出现厌学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改变,一定要分析出孩子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会学产生厌学情绪,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自我调节无效,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院或机构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