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来看几段话:
“以前我是很爱说话的,但现在什么都不想说,开心的事情越来越少,莫名的烦躁。
每晚都会失眠,在床上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到了学校没有力气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
用美工刀无意间划到自己的手,觉得非常舒服
觉得很无助,活不下去了......”
这些都是青少年的自述,我们不得不关注一种疾病: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大部分家长都会有一种感觉:青少年都是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他们没有经济压力,也不用承担家庭的重担。
厌学,抑郁,自伤自残与他们也扯不上任何的关系。
但是,根据我国卫健委统计数据发现,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青少年的很多反常、不健康的行为都表明了,他们正在经受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和折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青少年抑郁”“女孩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的事件会登上热搜。其实,这只是青少年问题的冰山一角,在我们大家的身边,这些问题只会更多。只有深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或可了解到只言片语。
厌学
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1.学校环境。主要是学生对学习的环境会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学生因为对学校环境的不满意而产生拒绝上学情绪。
2. 家庭环境。家长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不断催逼孩子努力学习,给孩子加码,再加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数落、强势逼迫、责骂,不断积累的压力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孩子不堪重负,想要逃离!
3.心理因素。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可能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自我认识和对事物的错误认知。
“厌学”心理作为当前青少年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发现青少年有厌学情绪,一定要及时疏导,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抑郁症正在侵袭我国的青少年,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项国内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约为4.8%~22.8%。
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可概括为心境抑郁和丧失兴趣和愉悦感。具体表现为:生理上可能出现体重和食欲的异常变化、睡眠障碍、疲劳倦怠、精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能力减退、迟钝等症状,精神上可能出现一些低自尊的消极想法、自责、内疚,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计划等症状。
1.学业压力大
青少年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和各种考试。尤其是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成凤的高期待心理。每天都把学习、成绩嘴边,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如果孩子长期处这种高压的环境中,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和排解,最终会走向抑郁。
2.家庭原因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概率更高。比如: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有暴力、虐待行为、孩子生活不愉快等,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
3.校园霸凌
在所有青少年抑郁患者中,遭遇过校园霸凌的人群出现轻中度抑郁比例达47.2%,重度抑郁达到28%,校园霸凌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导火索”。
4.人际关系敏感
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人际交往比较敏感,难以融入集体。久而久之也会越来越自闭,从而出现抑郁心理。
5.生理发育困扰
处于身心的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会因为出现一些和小时候不太一样的生理表现(比如说遗精或者是月经、胸部发育等等),从而出现错误认知,以为自己是一个「怪物」,陷入紧张抑郁的情绪。
人类的感官不是互通的,世界并不一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研究表明,九成抑郁症患者想过自杀,36.7%的患者曾实施过自杀,30.5%的人多次自杀未遂。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本身就既敏感又脆弱,所以一旦抑郁,很容易迅速恶化,轻则情绪多变、自闭,重则自伤自残,危及生命。
厌学、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如果及早注意到症状,「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帮助孩子避免长期的精神困扰和抑郁带来的健康问题。
作为家长的我们,回头想一想,自己有时候太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
却不知,当一切变得不可挽回时,这些所谓的忙碌、忽略,终将成为最深的遗憾!
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尽快进行系统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
帮助孩子正向健康的成长
切勿拖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