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几种夏季多发的疾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林晋业医生 发布于2022-07-11 09:27 阅读量3679

本文由林晋业原创

夏季高温且潮湿,这种环境正适合细菌及病毒繁衍,当人们抵抗力减弱时致病菌会入侵体内,从而诱发一系列疾病。若想要维持身体健康,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把以下5种高发病拒之门外。



中   暑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

病情与个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如果轻度中暑应该及时离开高温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如果重度中暑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平时也要注意预防中暑,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补充水分。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流感发病的高峰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行性感冒常见症状: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全身痛,咽部干痛,食欲减退。可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流行性感冒全国报告发病例数约67万,2020年报告病例数约109万。感染人群基数大,感冒多发的春夏季出门在外需格外留意,做好个人防护。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全国报告发病例数135万,2020年全国报告发病数约4万,增长约3300%。原因受2020年保持社交距离、减少聚集、学校、托幼机构推迟开学等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导致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水平高于2020年。我国手足口病春流行高峰在春夏季,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




心血管疾病

夏天是心血管疾病多发的季节,随着夏天温度升高,人体皮下的血管扩张,让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几倍,会给心脏增加严重的负担,加上天气热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液,让血液黏度升高,很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的堵塞。闷热季节容易让人心烦气躁,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我们要在夏天注意防护,多饮水、戒烟酒,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就可以尽量避免疾病发生。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发病机制为毒素和(或)病原体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而致病。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全国报告丙类感染性腹泻发病例数约133万,2020年全国报告发病数约33.4万,增长约100万例。原因也与2020年学校、幼儿园延迟开学等管控措施有关,2022年报告病例预计持续增长。


--------------------------------------------------------------



林晋业主治医师

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多年,曾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鼾症诊疗中心交流学习,有较三富的临床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耳鼻咽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熟练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规手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