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宝宝耳朵“流水”怎么办?

林晋业医生 发布于2022-05-27 10:11 阅读量2513

本文由林晋业原创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耳朵流水、化脓和结痂,第一反应就是:宝宝是不是患了中耳炎?是不是呛奶时,奶流到耳朵里造成的?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听力啊?!如此惊慌失措并不奇怪,因为这种异常现象,确实与中耳炎症状相似。但是耳朵“流水”并不只是中耳炎,还有以下几个情况


哪几种耳病会出现耳朵“流水”?

-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炎症,当它出现在婴幼儿外耳道、耳廓、耳后时,就会逐渐渗出淡黄色的液体,待干燥后就会变成黄色且半透明状的痂块或痂皮,与糖熬化后再凝固的形态相似。患外耳道湿疹的宝宝会频繁抓耳朵,这与外耳道湿疹会引发瘙痒感有关。所以,家长一定要经常给宝宝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造成进一步感染。



-外耳道炎

即各种原因导致的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炎症,多表现为耳痛、耳痒及耳内分泌物增多,多采取药物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

多为病菌感染所致,多表现为长期间接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流脓时需要以药物控制感染,感染控制后需要手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多为中耳积液及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多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耳痛,一般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引流等,一般鼓膜置管后耳朵“流水”多在2周内消失;  


-脑脊液耳漏

典型的表现为某些特殊体位时(如侧卧位)经耳道流出清水样的液体(外伤后可为血性液体);若是鼓膜完整,脑脊液还会经鼻腔流出来。 


最不易诊断、最易误诊的耳朵“流水”即为脑脊液耳漏!





耳朵“流水”怎么办?


第一步:交给医生判断

因为外耳道湿疹与中耳炎和其他耳朵疾病相似,所以建议让医生确诊后遵医嘱使用药物,切勿乱涂药或盲目使用滴耳剂。




第二步:清洁耳朵

记住!一定要先经过医生同意后,才能使用双氧水给宝宝清理耳朵异物,否则不要擅自给宝宝使用。滴完药后,用干净的棉签将药物液体和耳朵异物清洗干净即可。



第三步:保持宝宝耳朵的干燥状态

耳朵卫生与干燥有助于帮助病情快速恢复,所以经过常规治疗后,一定要防止奶流入耳朵、游泳水或洗澡水进入耳朵内的情况。宝宝耳朵流水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将流水的一侧耳朵朝下以便液体排出,尽可能保持耳朵的干燥状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