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天气炎热,游泳、水上乐园等项目是大家非常热爱的,但是泡水后很多人耳朵里进水,感到非常不适。还有人担心耳朵进水会引起“中耳炎”。
耳朵进水真的那么可怕吗?进水后应该怎么处理呢?
25岁姑娘游完泳
中耳炎发作
前两天天气热,赵小姐去了家附近的游泳馆去游泳。上周五,赵小姐游泳回来感觉右耳朵疼、发闷,伴有流脓,于是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耳鼻咽喉科就诊。在耳内窥镜下,医生发现,赵女士右侧外耳道通畅,耳道内可见淡黄色脓性分泌物,右侧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少量积液,左侧耳道、鼓膜未见异常。
经询问,赵女士既往有右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游泳后耳道进水,于是导致了中耳炎发作。
泳池的水进到耳朵里,会有多深?
如图所示是我们耳朵的解剖结构。
我们的耳朵被鼓膜隔开,外侧是外耳道,内侧是中耳。
泡水后,耳道内水能进去的地方就是图片中显示的蓝色区域,也就是外耳道。虽然外耳道和中耳腔仅隔着一个鼓膜,但只要你的鼓膜是健康的,它就是非常好的防水膜,水不会流进中耳腔,也不会引起中耳炎。
耳朵进水有什么危害?
由于外耳道是一个狭长的盲端封闭的管道,耳道微微带点S弯,所以耳朵里进水后有时不太容易流出来,可能导致听声音不清楚,但不至于带来多大的不适。
不过,外耳道被水浸泡时间久了,的确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外耳道炎
过度潮湿本来就会引起皮肤浸渍,破坏皮肤保护屏障。再加上很多人喜欢掏耳朵,挖耳感觉很爽,挖出耵聍(耳屎)感觉很干净,但这会破坏外耳道的“耵聍屏障”,从而引发感染。
要知道,耵聍具有疏水性,会排斥水分,此外耵聍可以帮助形成酸性耳道环境,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从而防止形成理想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因此,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耵聍形成的保护膜,从而引发外耳道炎。
一旦感染,患者将出现程度不等的耳痛、耳痒,耳道流脓、流水,听力下降等症状。
真菌性外耳道炎
同理,黑暗、温暖、潮湿的耳道成为了很多微生物的理想滋生环境,也容易滋生真菌,最常见的症状是耳部搔痒。
耵聍栓塞
大多数情况下,耵聍是干燥的,少数是油性的,进水后耵聍吸收水分变得膨胀。
如果进水前耳道内本就有大块耵聍堵塞,膨胀后可能会引起耳堵、耳闷、听力下降,甚至胀得很满时会出现耳痛。
耳朵进水了该怎么处理?
⚫ 尽可能保持耳朵干燥,在游泳时可使用游泳帽、耳塞或特别定制的游泳模具。
⚫ 游泳和沐浴后,倾斜头部,患耳朝下,用力向后上拉耳廓,以便水能从耳道中流出。
⚫ 如果耳朵里面还有水,可以用棉签将水分吸出,禁忌用力擦拭挖耳道,可以试试用吹风机来干燥耳孔。要注意吹风机的风速和温度都要处于最低档,并与耳朵保持一定的距离。
⚫ 别用任何东西掏耳朵(如发卡、铅笔、大头针甚至手指头)。
⚫ 别去掏耳垢,耳垢能防止耳孔遭受感染。如果觉得耳孔被耳垢堵住了,那就咨询下医生,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
⚫ 如果耳鼓膜损坏、外耳感染或者耳朵溢液,尽量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 如果耳朵瘙痒、肿大、疼痛或者有液体流出,就该及时去看医生。
⚫ 游泳前,应该咨询管理人员水中的消毒剂含量和pH值是否有至少每两天测一次。消毒剂量和pH值合适的温热游泳池比较不宜滋生细菌。
⚫ 自己使用测试纸来检测泳池的消毒剂和pH值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