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肛!刚听到这个词是不是有被吓一跳,肛门还能脱掉?
但在你了解后就会知道,没错!原来肛门还真的能脱掉。
对于脱肛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的,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聊一下。
一、什么是脱肛?
【脱肛】是肛肠科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又称“直肠脱垂”。
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怀孕分娩等都有可能导致直肠脱垂,这些因素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脱出的部分如果只是直肠黏膜,称部分性脱垂。如果是全层肠壁,则称完全性脱垂。
由于脱肛病情发展缓慢,早期症状跟痔疮有些相似,所以会被有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痔疮,不予重视,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正确认识脱肛,很有必要。
二、脱肛的症状表现
1、脱出:
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不易复位。
2、出血:
一般无出血症状,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出血量较少。
3、潮湿:
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
4、坠胀:
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
5、嵌顿:
直肠脱出未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发炎肿胀,并嵌顿。
三、脱肛能自行恢复吗?
早期的直肠脱垂可自行缩回至肛门内,随着病情发展,脱出肿块需用手帮助回纳。如果长期不治,可引起大小便失禁。
幼儿直肠脱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骶骨弯曲度的形成,直肠脱垂将逐渐消失。
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因为不同于幼儿,成人的身体发育已停止,直肠脱垂自愈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小了。
四、脱肛长期不治危害大
1、脱肛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2、当脱肛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得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3、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4、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
5、脱肛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
五、总结
长期脱肛对身体危害较大,当排便时发现肛门有肿物脱出的症状,应尽早选择正规医院检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切忌盲目用药或拖延治疗,拖延时间越久,弊病越多,并发症也更容易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专属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