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基因检测出来是野生型的能盲吃靶向药吗?

郭仁宏医生 发布于2025-04-28 10:02 阅读量7

本文由郭仁宏原创

中学王同学的老父亲,最近在当地医院检查出来是晚期肺腺癌,考虑父亲年近70岁的高龄以及多年的高血压,王同学想为父亲做个基因检测,希望能检测到相关基因突变,以便为父亲找到一种适合他的靶向治疗药物,检测结果让我这位老同学很是郁闷:有对应靶向治疗药物的基因全部是野生型的!当地肿瘤科医生建议王同学的父亲做全身化疗或加用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但我这位王同学听信一些患肺癌家属的话,说“化疗化了”,所以执意不让老父亲做化疗,想让他盲吃靶向药物!

我这位王同学这样做合适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肺癌的靶向治疗,所谓的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分子生物学特性上的不同,设计具有高选择性的药物,并具有能够稳、准、狠地打击肿瘤细胞的疗法。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常有多个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信号通路和基因,它们的异常会使细胞无限制的生长,如:我们熟悉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相当一部分的人类肺癌细胞中就存在高表达或基因突变,它们所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选择关键突变基因作为靶点来治疗肿瘤,这就是现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之所以称为靶向,就是因为这类分子靶向药物在研发设计的时候,就是有针对性地只杀灭肿瘤细胞,尽量避免误伤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根据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高度选择性治疗或者说是精准治疗。所以,在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前,进行相应的基因状态的检测尤为重要。以EGFR基因为例,临床研究证实,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服用EGFR-TKI靶向药物如易瑞沙、特罗凯或凯美纳时,其有效率较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疗效要提高十几倍,关键是这些药物如果用于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不但疗效非常的差(不到百分之十),而且也浪费了患者的钱财,增加了患者因使用这些无效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通过腺癌相关基因检测,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使得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个体化治疗,而对于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则避免陪绑治疗或过度治疗,并能及时的更换其他有效治疗(如全身化疗等)。

通过上述肺癌相关文献的简单解读,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肺腺癌基因检测出来是野生型的,是不能盲吃靶向药物的。当然了,我这位王同学让他父亲服用靶向药物也是不合适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