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我们把肺癌分成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又分为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等。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五分之一不到,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化疗综合治疗,靶向治疗目前还很不成熟,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希望。而NSCLC中则不然(尤其是腺癌),靶向治疗已“风光”数十年之久,这些靶向药物为晚期肺癌患者(不包括SCLC,以下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的显著延长。近期研究还证实,靶向药物除了在晚期肺癌有非常好的疗效以外,在可手术的早中期肺癌术后也有“用武之地”。
靶向治疗之所以称为靶向,就是因为这类分子靶向药物在研发设计的时候,就是有针对性地只杀灭肿瘤细胞,尽量避免误伤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根据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高度选择性治疗或者说是精准治疗。所以,在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前,进行相应的基因状态的检测尤为重要。以EGFR基因为例,临床研究证实,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服用EGFR-TKI靶向药物如易瑞沙、特罗凯或凯美纳时,其有效率较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疗效要提高十几倍,关键是这些药物如果用于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不但疗效非常的差(不到百分之十),而且也浪费了患者的钱财,增加了患者因使用这些无效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通过肺癌相关基因检测,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使得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个体化治疗,而对于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则避免陪绑治疗或过度治疗,并能及时的更换其他有效治疗(如全身化疗等)。
综上所述,我们就应该清楚的了解到,肺癌靶向治疗是必须要做基因检测的,否则是既浪费了钱财又耽搁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