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生,是不是在“骗”我?

乔坤医生 发布于2020-06-29 21:46 阅读量7118

本文由乔坤原创





生病后上医院  

常常会有一种心理:


 这个医生是不是在“骗”我?

 这是不是过度医疗?


医生收入误解三连


特别是,如果得了重病,需要手术时,总有许多不安,担心手术做不好,担心手术后又复发……


这固然是出于专业知识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信息不对等,但如何消除这一鸿沟,我们有许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对于医生来说,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非常重要。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根本原因。


对于患者来说,白岩松在谈及医患关系时曾经说过,“当你信任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予你的会更多。当你一开始就带着怀疑的眼神时,恐怕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生病后如何做个“模范患者”,二是医生怎么做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


这两个问题直指一个词—— 沟 通


///

“信任感”是双向激励


“这个手术太有价值了,真的很感谢乔主任。”钟先生查出肺癌早期,刚刚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做完手术。


钟先生的女儿特地分享了父亲从入院检查,到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主刀医生乔坤与其的沟通。


“手术做还是不做?”钟女士介绍,三院胸外科乔坤主任给了准确答复,并详细说明了原因,以及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情况,做之前要做好哪些检查,让患者和家属心里都有了底。所以到真正手术时,对于医生做的决定,钟女士都非常支持。



她的支持也给了乔坤莫大的动力,钟女士的父亲不仅是早期肺癌,喉咙里还有一个囊肿。在多学科合作下,钟女士的父亲一次性做完了这两处手术,术后当晚就能下床活动,令患者和家属都感到惊喜。


“当天晚上10点了,乔主任做完手术回家了,他还打电话跟进我爸爸的情况,并要求护士拍视频给他看。”钟女士说,这些细节让他们家人都很感动。


张女士也是乔坤的患者。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做手术前,张女士去广州一家医院做了手术,因为觉得效果不好,她选择回到深圳做。


“我感觉乔主任对我们特别有耐心,很为患者考虑,也很体谅家属。”张女士说,手术前,乔主任给她们讲解手术及注意事项时,画了一张图,描述得特别详细,后来这张图还被家人带回了家。



“手术前一天,护士给我妈妈用了芳香疗法,促进她睡眠,手术前可以喝一点水,做完手术后很快就能进食、下床。”张女士的女儿说,妈妈出院回家后,整个人没有什么疼痛感,恢复特别快,选择在乔主任这里手术非常正确。


提及前后两次就医体验,张女士及其女儿说,“我们很信任乔主任,医生对患者及家属的耐心和关怀,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

做手术前如何跟患者沟通?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做手术前乔坤最担心家属不理解手术风险,家属人多,意见不一,对手术期望值过高,以及围术期意外,比如大出血,或罕见致命并发症。


所以,手术前的沟通特别重要。目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已经形成了以微创手术为基石,多模式镇痛为核心的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体系。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乔坤希望家属和患者了解、认同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理念,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措施。


他总结了沟通的几个要点&技巧:


1.  首先是沟通时间和场地的选择。

医生最好选择一个无人打扰的时间,在安静的场所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2.  沟通时要巧借“工具”。

根据对方文化水平、职业背景、对疾病了解程度,借助图片、教具、视频,讲解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



3.  沟通时说话要有技巧。

医生可以借助比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语气尽量轻松、开个小玩笑,让患者及其家属放松心情,沟通起来自然更顺畅。


4.  询问、评价对方对沟通信息的掌握。

确认沟通对象有没有听懂非常重要,如果患者及其家属还有疑问,要耐心解答。


5.  尽量按照有效沟通要点,可按5R原则进行沟通:

有效沟通5R原则


★ Result

如果不手术,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描述病情


向对方应证事实情况


告知不手术的结果会怎样


家属手术决心如何



★ Recommendation

你推荐什么样的手术方案,会帮助到患者什么


手术的大致方案

手术的预期影响

寻求对方的反馈

★ Risk

不同的治疗方案都有风险,对方能承担哪种


理解对方的担心

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

多让对方吐露担心背后的原因

给予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 Rights

对方有权利决定是否手术


请对方做出决定

感谢对方的决定

理解对方的决定

视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Responsibility

对方应承担的责任有哪些


提醒对方承担的责任  


告知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

感谢本次谈话

Tips: 

当家属有顾虑时,应该如何处理?

(点击以下选项查看处理方法↓↓)


A 不同意手术


处理方法:

告知不手术的后果及既往事实。

B 怀疑手术的效果


处理方法:

告知既往的手术数据及典型案例。

C 提出超过规范的要求


处理方法:

重申手术的标准,获得对方理解。


“沟通时,时间节点和数量很关键,比如术前两小时喝300ml糖水,患者如果理解错了,喝牛奶就麻烦了。”乔坤说,沟通的过程,也是术前总动员,给患者打气、加油



///

什么样的患者最容易康复?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乔坤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患者,在他眼中,患者表现出以下两种特征时,最易康复


1、依从性好


对肿瘤患者来说,“性格决定寿命,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比如吸烟,很多患者在门诊的时候说,“我戒不了烟”。可是对于肺癌晚期的患者,乔坤发现,没有戒不了烟的。当人受到足够大的触动的时候,烟瘾是一定能够戒得了的。为什么不能够悬崖勒马,非要等到失足落山呢?



2、乐观,有一定抗压能力


对于早期的肺癌患者,我一向主张不要隐瞒,应该直接告诉他,让患者参与到诊疗过程中来,激发他的潜能和斗志,更好的配合治疗。患者一定要乐观,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曾经有一个患者,是早期肺癌,手术后一直担心自己会复发转移。有点咳嗽就要来医院看,担心是不是复发了,平均每个月都要来医院一趟,思想负担特别重,无论医生怎么解释也听不进去。最后不到两年,这名患者真的多发转移了,去世了。




一个手术的成功取决于手术前,术中、手术后各个环节都要做好,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的应激。


患者和家属充分的信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也会尽心尽力的把患者照顾好。因为医患不是敌人,我们是战友,疾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 End -


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诸任之谈医学人文等


学术支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  乔坤

编辑:肺常棒  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