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老烟民,一次就把烟戒了

乔坤医生 发布于2020-06-01 15:09 阅读量8433

本文由乔坤原创

小时候,最难以理解的事情,

就是帮大人买烟时,

烟盒上竟然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

有的厂家还非常贴心地提醒


为什么吸烟危害辣么大他们却视而不见

很多人说,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那么,来看看这位大哥是怎么一次戒烟成功的吧!


深圳市民张先生是个老烟民了,吸烟20多年,每天1~2包,时不时也喝点小酒。平时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就是运动量较少,自己感觉身体挺健康。

去年底,张先生从老家武汉回深圳后出现发热、咳嗽,到某医发热门诊筛查新冠肺炎核酸显示“阳性”,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改变”,嗐!这不就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特征吗?

于是,张先生转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入院后,张先生很快出现气短,持续发热。复查胸部低剂量薄层CT,提示双肺病变明显进展,原来的多个小片状磨玻璃病灶,变成了白茫茫一片,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只有287mmHg,符合重症标准。

幸好,在给予积极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气促症状缓解,复查CT肺部病变较前吸收好转,解除警报,1周后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无气促、咳嗽、发热症状,病情明显好转。 

“以前尝试戒烟4、5次,没有一次成功,没想到在被新冠肺炎折磨后成功戒了烟,”出院后,张先生再也没有吸过烟。

这种喘不上气的感觉,这辈子再也不想经历了!

                                                      —— 张先生

 

///

吸烟能抗新冠肺炎病毒?

专家:吸烟者感染后重症风险大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之初,有一则谣言广为流传:“抽烟可以抵抗SARS病毒。”
今年,肺炎疫情开始蔓延,谣言又来了。

更荒唐的是,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疯传,作者截取了钟南山团队2月9日发表的论文中的部分数据宣称:吸烟者感染率明显远低于非烟民!
文章很短时间到了10万+,不少烟民在微信群扩散,声称“吸烟能预防肺炎,多抽烟保健康”。


呵呵。都0202年了,还真有人相信这种谣言!!

谣言自己会飞,辟谣全靠坚持。这不,前几天人民日报又发文提醒广大烟民:


李兰娟、王辰等专家都认为,吸烟造成肺功能损害,使人体更难抵抗冠状病毒和其他疾病。专家介绍,在感染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现,吸烟者感染新冠肺炎后,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增加。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斯坦顿·格兰茨也指出:“在被诊断患有新冠肺炎的中国患者中,吸烟者的病情恶化速度(包括死亡)是其他患者的14倍。”

临床发现,吸烟是许多呼吸道感染的已知危险因素,并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除此之外,烟草还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当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影响时,已存在这类疾病的人罹患重病的风险更高。

世卫组织5月11日官宣:吸烟者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目前没有足够的信息证实,烟草或尼古丁对于预防或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有任何关联。


///

为何男性更容易死于新冠肺炎?

最新研究发现其中机制


人们很早发现,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中,男性似乎比女性更“脆弱”,更容易被新冠肺炎病毒“击倒”。

2月17日,世卫组织总干事(WHO Director-General)在疫情媒体发布会上的发言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在中国44000多例病例中造成了14%的重症,5%的危重。其中,女性患者中死于新冠病毒的比例为1.7%,而男性的死亡比例则为2.8%,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64.7%。

▲意大利在此次疫情中成为“重灾区”

很多国家的统计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病亡率高于女性。根据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所的数据,在2月21日至3月12日之间报告的13882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8%;在所有803例死亡病例中,男性占72%。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男性病亡率比女性高75%。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很多证据指向男性常见的不良习惯——吸烟。

最近,一项最新研究揭开了其中奥秘。

5月15日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吸烟会增加ACE2(与SARS-CoV-2结合的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这可能会促进COVID-19感染。

该研究表明,长时间吸烟会导致肺中ACE2蛋白的增加,可能导致患者的发病率更高。

▲吸烟能导致肺中ACE2蛋白表达增加

文章作者、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癌症遗传学家Jason Sheltzer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了为什么吸烟群体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临床结果。我们发现吸烟导致ACE2的表达显著增加,而ACE2是SARS-CoV-2进入人体细胞所使用的蛋白质。”

为了评估吸烟对肺中ACE2表达的直接影响,Sheltzer比较了定期吸烟与从未吸烟者的肺上皮组织中ACE2基因的表达,“我们发现吸烟导致ACE2的表达显著增加,吸烟者产生的ACE2比不吸烟者多30%-55%。这种变化也存在剂量依赖性,即重度吸烟者的ACE2表达水平最高。”

尽管吸烟对ACE2表达的影响十分显著,但这并不是永久性的。通过将吸烟者的肺与戒烟至少12个月的人的肺进行比较,Sheltzer发现,“ACE2表达显著下降,表明戒烟可以逆转吸烟对ACE2表达量上调的促进作用”。



///

肺癌患者确诊后戒烟

生存仍然比未戒烟患者长


▲世卫组织:吸烟者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戒烟措施

为什么一定要戒烟?研究表明,戒烟后20分钟内,增高的心率和血压就会下降。12小时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降至正常。在2-12周内,循环系统出现改善,肺功能得以提高。1-9个月后,咳嗽和气短症状会有减轻。

所以,想要真正的健康,只有戒烟和远离二手烟才是正解!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乔坤表示,在临床治疗中,不吸烟者患肺癌类型与吸烟者不同,且治愈率也高于吸烟者,二手烟引起的肺癌预后介于两者之间。就算是确诊肺癌患者,在确诊后戒烟,生存仍然比未戒烟患者长。

近段时间,乔坤接诊了一个这样的病例。

患者是一位老烟民,一天早起吐痰发现血丝。到医院做LDCT检查,发现一个3cm结节,可见明显的毛刺、分叶和支气管截断征,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肺癌可能。随后,为他安排了PET/CT和活检,病理出来了,是IIIA期小细胞肺癌。

听到这个噩耗,这位患者当即向乔坤医生表示:积极配合治疗,立即戒烟!

经过两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行微创手术切除,术后又给予了术后辅助化疗、预防性头颅照射。目前术后一年,定期复查没有发现肿瘤复发表现。

这位患者不仅自己成功戒了烟,还现身说法,成功劝说身边的兄弟和朋友戒了烟。

真心为他点赞!



///

吸烟者害人害己

创造无烟环境人人有责


今明两天,世界无烟日和儿童节相继到来。

在深圳,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很多青少年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烟草调查结果,2018年我国15岁至24岁人群吸烟率已经上升到18.6%,其中男性青少年吸烟率达34%。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半数青少年在家中暴露于二手烟。

此外,调查还显示,我国成年吸烟人群戒烟意愿普遍较低。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戒烟率为20.1%;每日吸烟者戒烟率为15.6%。尝试戒烟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担心继续吸烟影响今后健康(38.7%)、已经患病(26.6%)和家人反对吸烟(14.9%)。 

▲很多青少年、儿童暴露于家庭二手烟环境

最后,让我们来读读几位小学生给爸爸的信/日记:

每当我在睡梦中被您那因吸烟而造成的咳嗽声吵醒时。我就很内疚,甚至自责:作为您的女儿却不能让您把烟戒掉,让您的一天中,有多半时间都在咳嗽中度过,这是多么不孝啊!

爸爸喉咙里不好经常咳嗽,全家人都十分担心。有一次,我画了一副禁烟标志,跑到客厅,跪在沙发上,把禁烟标志粘在墙上,爸爸抬头瞻望,继续抽着烟。

科学证明,每吸一根烟将会夺走5分50秒的寿命。因为好奇,我想算一算爸爸被烟所掠去的寿命,刚列出式子,我就已经被吓住了。


你看看

孩子是受伤害的一方

却常常想着保护大人

明明应该保护家庭的大人

却肆无忌惮伤害着家人

今天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

明天是第71个国际儿童节

我们倡议:

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公交工具上吸烟

争做无烟家庭、拒绝二手烟


#不吸烟最时尚#

无烟健康的世界

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End -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bacco users may be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COVID19, both in contracting the disease and complications. 2020 [cited 2020 10 May]; Available from: https://twitter.com/WHO_Europe/status/1257255102634745857 

[2]Farsalinos K, Angelopoulou A, Alexandris N, Poulas K. COVID-19 and the nicotinic cholinergic system. Eur Respir J 2020.

[3]Joan C. Smith et al, Cigarette smoke exposure and inflammatory signaling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the SARS-CoV-2 receptor ACE2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Developmental Cell (2020). DOI: 10.1016/j.devcel.2020.05.012





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腾讯体育、微博等

学术支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  乔坤

编辑:肺常棒  王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