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民张女士近来经常感到腰酸背痛,到医院检查,却在入院胸部CT筛查新冠肺炎时,发现右上肺有鹌鹑蛋大小的结节,且结节毛刺、分叶等肺癌征象明显,高度怀疑早期肺癌,需要手术切除。
听到自己可能得了肺癌,张女士感到难以接受。张女士说,家族没有人得过肿瘤,身边没有人吸烟,自己平时也比较注重保养,在家不做饭已经好多年,除了腰腿痛的毛病,没有任何不舒服,怎么会得肺癌呢?
深圳市第三医院胸外科主任乔坤指出,我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逐年增多,且非吸烟肺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很多案例表明,非吸烟女性也可能得肺癌。
不吸烟也能得肺癌?
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世界癌症报告(Globocan)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1409万,死亡约820万,其中,肺癌发病数约182.5万,死亡数约159.0万,高居首位。
女性肺癌发病率增长明显超过男性
肺癌同样是我国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从我国肺癌的标化发病率与粗率可以看出,我国肺癌的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粗率增长3.7%,女性粗率增长4.5%,标化发病率上,男性增长0.5%,女性增长1.7%。
女性发病率增速超过男性?这打破了大家一向的认知。
肺癌高危人群不再是吸烟男性的专利,在我国,不吸烟女性也可能是肺癌高危人群。事实上,在被确诊的东亚女性肺癌患者中,大多数人从未吸过烟。
一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6家医院、将8392名医院员工纳入样本的LDCT(低剂量CT)筛查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检出179名员工患有肺癌(经病理检查确认),占总样本量的2.1%。在患肺癌的员工中,147人为女性,占82.1%,32人为男性。以吸烟习惯区分,则167人为非吸烟者,占93.3%。以性别中检出率区分,女性检出率为2.5%,显著高于男性的检出率1.3%。
LDCT在年轻、非吸烟的女性员工中检出比例较高
在非吸烟者和吸烟者的检出率之间,虽然没有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依然呈现非吸烟者肺癌检出率高于吸烟者的结果(2.2%比1.4%)。不过,研究者推测这一结果是由于纳入样本中总体女性较多产生的影响,因为如果仅对比男性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男性吸烟者的肺癌检出率更高一些,为1.4%,后者为1.2%。
同样,一组来自上海CTC的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4年,上海登记的60岁以下女性肺癌发病率,每年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加,而男性肺癌发病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总体来说,女性不吸烟者肺癌发生率较高。
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机制不明确
但女性患者总体疗效优于男性
历史上,男性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更早开始吸烟且吸烟率更高。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两性之间肺癌的发生率趋于一致。
在加拿大,丹麦,德国,新西兰,荷兰和美国等地,年轻女性肺癌发病率普遍高于年轻男性,这种新兴趋势已在地理区域和收入水平上广泛分布。而吸烟率的性别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点。
目前来说,尚未明确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病机制。多项研究认为,导致非吸烟女性肺癌风险升高的可能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❶ 肺癌的家庭史:年龄小于60岁和/或多个家庭成员的病史
❷ 既往肺病史: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核、肺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史
❸ 环境暴露:二手烟、在通风不良的地区加热食用油、燃烧煤炭而产生的烟尘、氡、石棉
❹ 亚洲女性基因变异:6、10号染色体3个位点基因变异
❺ 激素因素:绝经后激素治疗(雌激素/孕激素联合用药)
❻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
❼ 乳腺癌放疗
其中,环境暴露因素,例如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雾)或室内烹饪的废气,可能是导致了一些从未吸烟的亚洲女性患肺癌的原因,但它们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病例。
一篇关于HPV感染与肺癌关系的Meta分析研究发现,在1094例肺癌和484个非癌症对照人群中,感染HPV的人群患肺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69倍。
为了查清不吸烟的亚洲女性肺癌发病原因,2016年,亚洲女性肺癌联盟针对非吸烟女性开展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这项研究共纳入了约14000例亚洲女性,其中6600例为肺癌患者,7500例为非肺癌者。
结果表明,在不吸烟的亚洲女性中,共有3个位点的基因变异与肺癌风险有关,其中2个位点变异位于6号染色体,一个位点变异位于10号染色体。
▲90%的不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存在基因突变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Nathaniel Rothman博士指出,具有以上遗传变异之一的亚洲女性可能更容易受到环境烟草烟雾的影响,“这些变异也可能增加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肺癌风险,例如环境烟草烟雾。”但这一观察结论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女性肺癌发病率在增加,但1991年至1999年(SEER数据库)登记的19,000名65岁以上的I和II期患者的肺癌中,女性患者的肺癌特异性和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男性。
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发现,在I、II和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女性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男性。在更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中,证据表明妇女具有更高的总体生存率。女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也优于男性。
女性肺癌高危人群如何防治?
LDCT是早期肺癌筛查利器
▲LDCT筛查早期肺癌经济、方便、有效
LDCT(低剂量螺旋CT)是早期肺癌筛查的有效手段。LDCT,较常规CT的辐射剂量降低了75%~90%,同时相比X光胸片,它能发现几毫米的微小病灶,也能发现位置很刁钻的肿瘤。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研究表明,对高危人群每年1次连续三年的LDCT(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使肺癌发现率增加13%,死亡率降低20%。
不过,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吸烟和既往有肿瘤家族史、肺病史的人群。针对非吸烟女性如何进行LDCT筛查,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指引。
那么,对于“年轻、非吸烟、女性”这类新高危人群,如何进行肺癌筛查?是否有必要每年做一次LDCT?
深圳市第三医院胸外科乔坤主任指出,对于具有前文所述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连续5年。如果在跟踪过程中发现有肺结节,按照规范进行个体化随访。没有高危因素的非吸烟女性,如果年龄大于40岁,至少应该做一次低剂量CT,给自己的肺留一张底片。
中国的LDCT筛查具有良好的筛查优势和经济普及性,一次费用仅需约200人民币,可以说人人都可以负担。随着LDCT在中国的普及,过去10年间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有了大大提高。
早期肺癌外科向精准、个体化治疗成为趋势。本文开头的张女士入院后,乔坤主任根据术前的PET/CT结果提示是I期肺癌,术前讨论决定行3D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采用和法国专家共同改进的全方位围术期管理办法,减轻手术、麻醉创伤打击、加快手术修复。
乔坤表示,这套方法既区别传统的围术期措施,也优于现在主流的加速康复方法,“我们称为‘36计’,共有36条措施,涵盖了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各个时间节点,对于患者关注的镇痛、锻炼、饮食、睡眠、手术微创、麻药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
微创手术很顺利,成功为张女士摘除了肺部肿瘤,术中出血不到50ml,术后三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当天拔除了胸腔引流管,仅吃了几片药片,没有输液,术后第三天医生建议出院。目前,张女士恢复良好。
无论你身在何方
妈妈是最牵挂你的人
她总叮嘱你保重身体
却有点忽视了自己
带她去做一次胸部CT吧!
因为爱,不能拖!
- End -
参考文献:
[1]J Womens Health (Larchmt). 2018 Nov; 27(11): 1307–1316.
[2]Miranda M. Fidler〣enaoudia, Torre L A , Bray F , et al. Lung cancer incidence in young women vs. young men: A systematic analysis in 40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0.
[3]Gourd, Elizabeth. Lung cancer incidence higher in US women than men[J]. Lancet Oncology, 2018.
[4]Zhang, Y; Jheon, S; Li, H; et al.Results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as a regular health examination among Chinese hospital employee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9 NOV 14;
[5]Zhai K , Ding J , Shi H Z . HPV and lung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2015, 63:84-90.
[6]Graham P D , Thigpen S C , Geraci S A . Lung Cancer in Women[J].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2013, 106(10):582-587.
[7]Tao M H , Chen S , Freudenheim J L , et al. Oral bisphosphonate use and lung cancer incidence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J]. Annals of Oncology, 2018.
[8]Kim HY, Jung KW, Lim KY,等.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Dose CT in Female Never Smoker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ith Long-Term National Data Follow-up[J].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 2018, 50(3):748-756.
来源:医学界癌友会、医学界肿瘤频道、澎湃新闻等
学术支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 乔坤
编辑:肺常棒 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