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一例图像引导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小结节

乔坤医生 发布于2020-04-13 20:16 阅读量8531

本文由乔坤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2020年4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市三医院”)胸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内完成了一台肺小结节精准切除手术。这是市三医院复合手术室内完成的首例图像引导胸腔镜手术(Image-Guid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iVATS)。

小结节“深藏不漏”,传统手术方法有点“方”

    文先生今年63岁,于去年10月单位年度体检时,发现右上肺长出一个18mm的毛玻璃结节,由于肺结节为常见病且绝大多数为良性,当时未做特殊处理。随访观察半年后,文先生于一周前再次复查CT,结果显示拇指宽的结节又长大了约半公分且边缘呈毛刺状不排除早期肺癌可能,需要手术切除,于是前来我院胸外科肺结节门诊就诊。

    根据CT报告显示,文先生的肺部结节仅24mm相当于一颗蚕豆大小,且生长在胸腔后靠近背部位置。这种情况下使用传统的CT扫描方法定位,既不易找准位置又难以保障完整切除。

    市三医院胸外科主任乔坤通过和患者沟通表示,为保证手术效果理想,将采用更先进的图像引导胸腔镜手术(Image-Guid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iVATS)在复合手术室完成。

    4月8日上午文先生送进了手术室,麻醉成功后,医生进行CT扫描,对肺结节进行穿刺定位,随后在实时图像引导下切除肺结节,术中冰冻病理提示肺癌,逐进行标准的肺癌根治手术。术后当天患者已能下床活动。他表示术后没什么疼痛感觉,精神状态很好,主管医生表示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预计这两天就可以出院。

   

患者不用“来回跑”,结节定位不跑偏

深圳市三医院开展的肺小结节手术是保留自主呼吸不用气管插管麻醉下的单孔胸腔镜手术,手术器械和摄像头位于单个切口内。比起三孔胸腔镜手术,它的优势在于创口和出血量较小,但术中医生无法用手触摸结节,只能依靠术前CT成像和经验判断结节位置和大小。

如果定位不准或者医生经验不足,就可能切“偏”。因此,传统的肺小结节手术十分依赖术前的CT穿刺定位,患者不得不在CT室和手术室间“来回跑”。并且,从术前定位到开始手术,患者往往要等待好几个小时,也有发生气胸、定位钢丝移位的风险。

“钢丝移位会导致9.5%的患者定位失败。”市三医院胸外科主任乔坤表示,现在就有个“秘密武器”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市三医院的复合手术室是手术室中的“航空母舰”,有一台搭载了全国首台Discovery IGS 7 OR系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这相当于把CT室“搬”进了手术室,把术前定位变成了术中定位,患者不用再来回跑,定位+手术“一站式”解决。


术中3D投影来“导航” 切除位置更精确

DSA的C型臂宽阔且可移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足够的侧卧空间,还能在术

前和术中提供实时的360度CT扫描影像,为患者节约10%的定位时间。

扫描后仅仅1分钟,经过路径规划后的影像信息就可以经3D重建后投射到手术台前的屏幕上,甚至能帮助手术医生找到最小2mm的病变组织,解决了最“难搞”的肺部微小结节问题。

同时,医生可以根据术中透视,精准地确定切除路径和范围,避免“切偏”、“切多”、“切不干净”等问题,降低了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哪些患者适合这种手术?

长在肺组织中外1/3的毛玻璃或者是混合毛玻璃结节最适合用这种方法手术,具体情况可以网上或来门诊咨询。

在这么高大上的手术间手术,费用会不会很贵?

“虽然被称为‘手术室航空母舰’的复合手术室造价千万级,但是患者不需要额外付费,经济负担不会增加。”乔坤表示,这是对现有技术的新应用,复合手术室中放射学和胸外科技术的结合会更好地改变胸外科技术和肺癌治疗方法,可以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同时由于设备先进,患者接受的辐射大幅降低,对于患者而言也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他进一步表示,今后胸外科还将在其精准定位和实时导航的功能上,探索联合电磁导航系统开展深部肺结节活检、微波消融等新技术,在早期肺癌早诊、早治方面更好服务广大市民。

科普知识

(一)、胸腔镜手术(VATS)是肺癌手术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单孔胸腔镜手术。外科医生使用微创技术进入胸腔,并使用视频技术探查肺部。在多孔胸腔镜手术时定位肺结节通常取决于术前CT成像和手指触诊肺脏。由于肺结节密度低,加上单孔胸腔镜操作受限,肺结节无法触摸,只能通过术前定位,大致判断肺结节位置,做经验性肺结节切除。切除肺组织边界离肺结节距离被称为切缘。有时,外科医生最终会切除一大块周围的正常肺组织,而不是最佳切除部位,以确保完全切除肿瘤。根据文献报道,术后复发和转移与切缘关系密切,肿瘤学原则要求肺癌切除必须要有足够切缘。

(二)图像引导胸腔镜早期肺癌一体化、一站式手术的操作流程及优势:2015年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癌症和转化研究外科副主任Raphael Bueno博士最先在国际上报道使用图像引导胸腔镜进行肺结节切除安全、便捷。随后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采用iVATS手术行肺结节切除。

1、手术步骤:包括穿刺定位和术中实时导航切除肿瘤。穿刺定位有三个步骤:(1)、患者麻醉后进行鹰眼CT扫描,可在断层上评估肿瘤位置与大小,同时运用穿刺计划软件对肿瘤靶点和进针点进行规划,明确穿刺角度和深度。(2)、术中可将三维模型和计划线输出进行实时导航,并且机架角度可一键到达牛眼位和切线位,实时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穿刺。(3)、穿刺后鹰眼CT再次扫描,确认穿刺针到达位置;术中实时导航切除肿瘤的要诀是透视下确定切除范围和路径,保证足够的组织切缘。

2、技术优势与传统的“两室”(CT室和手术室)工作流程相比,在复合手术室中使用Discovery IGS 7 OR进行图像引导胸腔镜手术(iVATS)治疗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提供术中实时360度CT扫描影像,准确找到小至兩毫米的病变组织,抽取化验或切除。传统的两室工作流程包括在放射科进行基于CT的细针定位,然后在手术室进行胸腔镜手术切除。(1)、减少风险时间细针定位和切除之间的任何时间间隔始终会引起安全隐患。在一体化、一站式执行这两个步骤有助于将风险时间减少多达94%。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感。(2)、肿瘤定位时间缩短Discovery IGS 7 OR提供了宽阔的C形臂,可为患者侧卧提供足够的空间,配有穿刺导航功能,以实现最佳的针路对齐。与传统的工作流程相比,这可以使肿瘤定位时间缩短10%。(3)、辐射暴露减少与术前CT扫描相比,混合方法可能使患者辐射暴露减少47%。、(4)、更合理的肿瘤切缘术中高清透视下切除组织,可以清楚判定切除路径,保证合理的肺组织切缘,降低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

3、国际权威专家声音:“这是现有技术的新应用,可能会更好地改变胸外科技术和肺癌治疗方法。图像引导手术(使用导丝,导管和造影剂的系统)已被用于乳腺肿瘤切除,但是在术中使用切除肺癌是创新和革命性变化。”--------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癌症和转化研究外科副主任Raphael Bueno博士“通过在同一复合手术室中进行定位和肺结节切除手术,可以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复合手术室中放射学和胸外科技术的结合可能为新技术打开大门,这些新技术对于患者而言可能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胸外科 吴士衡 副教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