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抽动症患儿增多,医生:与感染新冠有关!

王晓燕医生 发布于2023-01-16 10:15 阅读量2595

本文转载自https://static.dingxinwen.com/dd-sharepage/detail/index.html?id=3392861#/

感染新冠后,不少人会出现短期内的“新冠后遗症”,比如劳累、乏困、失眠、咳嗽等......可近期在儿科门诊,出现了不少患抽动症的孩子,有些是新发,有些是复发。这也跟感染新冠有关。



“医生你看,我家孩子最近总是眨眼、清嗓子,不会又是抽动症吧?”

一番检查后,确实是得了抽动症。

近日,在我的诊室,多了许多抽动症的孩子。有些是好了很久复发的,有些是刚出现的,有些是症状加重的。尤其是“清嗓子”这个动作,许多家长以为是孩子感染新冠后在咳嗽,其实这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之所以近期抽动症孩子较多,跟感染新冠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上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感染新冠后外邪诱发,肝风内动;二是新冠病毒侵犯了神经系统,比如孩子惊厥、抽搐等,以及情绪的影响。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是指以不自主的突发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鬼脸、耸肩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有些症状较轻,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关于抽动症的治疗,目前已经很成熟了,基本上都能很好治愈,除了药物方面,日常护理也很重要。目前抽动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因心理因素、饮食不当及感冒诱发。为了孩子早日康复,家长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寻找引起抽动发作的诱因并避免。

2、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当孩子情绪急躁之时,以妥当的方式了解其所想,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平复其情绪。对于严重的情绪压抑和郁怒则可以让其宣泄出来,包括奔跑、痛哭、狂叫或者去合适的地拳击等。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商量制定家风家规,父母起表率作用,逐渐形成一家人都遵守的契约,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情绪化,尽量少批评责怪,多鼓励表扬,惩罚和激励要合理妥当。

3、尽量淡化孩子对病情的关注,不要当面谈论病情,更不要不停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日常中可以选择孩子喜欢且有益活动转移注孩子意力,比如琴棋书画、听曲唱歌、运动散步、拼积木玩乐高、旅游等。在此特别提醒家长,一定要选择孩子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迫孩子。

4、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尽量避免感冒。

5、避免贪玩手机、电子游戏和做过于刺激性的事情。

6、少食海鲜、牛羊肉、膨化食品、饮料,尤其是辛辣油腻的食物(烧烤、火锅)。

7、引导其与优秀的孩子交朋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榜样能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改变不良习惯。榜样可以来源于生活中,也可以来源于书本和电视里的角色。

8、推荐一个“静以养神”的方法。每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房间内闭目静坐,做到心情平静、排除杂念、全身放松,配合吐纳之法深呼吸20-30分钟,年幼患儿家人可在旁陪同。

9、最后强调,抽动障碍的发病不会引起器质性的损伤,但会引起心理障碍,使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会造社交退缩。其发生与家庭、学校、社会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自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密切相关。患儿担心扮怪相或发怪声易引起周围人注意,会产生巨大心理负担,表现紧张、焦虑、自卑、不合群、退缩、灰心、敏感、多疑等。越紧张焦虑自卑,症状越重,症状越重心理障碍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而致疾病迁延难愈。所以家长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情绪稳定,并要引导患儿正确认识疾病,保持开朗乐观,坦然面对疾病,不必因此而自责、自卑!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