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疾病都会或早或晚的出现疾病进展,也就是疾病的晚期阶段。对于另外一些患者来说,疾病在最初发现的时侯就是晚期。面对着晚期肿瘤患者,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还真的是印证了那句“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然而,对于我来说,我却建议大家针对肿瘤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继续实施必要的检查,也许这样真的会找到让患者起死回生的治疗方式。
对于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在他们的治疗中可不只是有对症治疗,也许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模式都依赖于有效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这其中主要包括以EGFR等驱动基因检测,以及提示免疫治疗疗效的PD-L1检测等指标。当临床上获得了这些有效的阳性检查结果的时侯,患者的治疗效果即可能发生神奇的变化,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可以超过5年,这样的突变也被临床上称之为“钻石突变”。
如此说来,即便是肿瘤晚期患者,实施必要的病理学检测依旧是必要的。在检测过程中,选择病理组织学标本是最为适宜的,当肿瘤组织获取困难的时候,通过采血的方式进行检测也可行,毕竟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DNA(ctDNA)也可以获得同样值得信赖的检测结果。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符合特异性很高,可以达到97%以上。只是他的灵敏度会相对低一些,一般也可以达到40%到65%左右。如此说来,对于那些血液检查为阴性的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诊断,适当的增加检查的次数还是可以进一步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的。
这样说来,对于那些虽然已经是晚期的肿瘤患者而言,必要的检查还是需要实施的。这也是指导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使用的主要依据,也是改变晚期患者诊疗窘境的主要途径。此外,在晚期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上,获得组织、脱落细胞标本是最重要的,即使是胸水、腹水或者是心包积液中的脱落细胞也要想尽办法进行富集。与之同时,再结合临床病理常规检查、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病理检测等技术,其目的就是为患者的肿瘤治疗提供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的依据。
除了病理学检查以外,实验室检查也很重要,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心肌功能等指标,这些也是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的主要手段。也是未来评估治疗疗效、毒副反应的主要指标,部分指标还是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辅助指标,也是减少反复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措施。
对于晚期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大家也是一点也不会陌生,主要包括X线胸片、CT、MRI、超声、核素显像和PET-CT等方法。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的诊断都是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也是晚期肿瘤再诊断、再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