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理念可以发生改变

高文斌医生 发布于2023-09-28 19:33 阅读量826

本文由高文斌原创


在诸多的肝转移癌患者中,诊疗理念之所以会发生改变,尤其以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诊疗理念发生改变最为显著,究其原因,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类型直接相关。

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发生在肠道黏膜上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或者淋巴转移模式而到达肝脏。此外,肝脏的血液供应也有别于腹腔中的其他组织、器官,肝脏的血液供应主要包括有两种血管供血模式,即肝动脉供血模式、门静脉供血模式。

正是因为有了门静脉供血的模式,刚好使得收集了肠道中所有的血管中的血液,再经过各级静脉的回流输送到门静脉而到达肝脏组织中。再由肝脏内的各级分支血管分布到每一个肝脏细胞所在的血管末梢环境之中。如此说来,在肝脏的门静脉系统中,门静脉的两侧,分别为接纳结直肠一侧的血管网,和分布到肝脏各处的另一套肝内血管网,门静脉就成为了连接两套血管网的桥梁。这也是肝脏容易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场所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结直肠癌疾病发生的时侯,在其疾病发生的同步或者前后,极其容易发生肝脏转移也就成为了一个常态的情况,出现了肝脏转移,这部分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自然就成为了疾病的晚期。对于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在确诊的时侯,其实已经会发生了远处转移,其发生的概率大概为10%左右。即便是部分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实施了完整的手术切除治疗以后,差不多也会有10%的患者会出现肝脏上转移病灶。

除了特殊的血液供应以外,肝脏还是一个具有着强大代偿和再生能力的器官。对于正常人来说,手术切除肝脏容积的70%,人类依旧可以继续存活。而且肝脏还具有着再生的能力,因此说来,实施手术切除以后,只要是保留了一定数量的肝脏组织,再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对应的营养支持,剩余的肝脏组织还是可以继续再生的,或者说肝脏还是可以继续增大,如此则是完全可以在满足肝脏储备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并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临床医学进步的重要支持和途径。用“与时俱进”来形容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发展也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除此之外,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医生技术水平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设施的逐渐更新与完善,临床上各种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以及人们对于肿瘤基础知识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不断深入了解,对于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以及肝转移癌的手术治疗标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诊疗优化状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着。

真是因为这些特点和变化,也是导致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理念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