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三部曲并非一唱到底

高文斌医生 发布于2022-12-01 10:24 阅读量772

本文由高文斌原创

最近一段时间,一位住院的肝炎患者每每遇到医生查房时,总是不自觉地焦虑起来,换着不同医生去反复询问:“医生,我这个肝炎的情况,什么时候会发展成肝癌吗?我刷视频时,老是看到说开始是肝炎,后面就得肝癌了,越看心里越害怕……”

确实,从肝炎到肝癌,有着“肝癌三部曲”的说法。长期病毒所导致的炎症刺激会使得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再生和纤维增生,进而逐步导致肝脏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产生纤维化,再进展为肝硬化,进而导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简单地总结,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至少需要“肝炎”和“长期”两个因素。

说到肝炎,很多人的脑袋里立即会浮现出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这两个捣蛋鬼,其实远远不是如此,由细菌、病毒、寄生虫、酒精、药物、化学物质、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均可以引起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而病毒性肝炎只是我们我们认识度最高的危害因素罢了,常见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而达到“长期”这门槛的,主要是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的5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2%-25%,肝硬化患者的5年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率为6%-15%,5年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20%-23%,这样的几个数据序贯统计下来,也就有了临床上所谓的三部曲的说法。相比之下,慢性丙型肝炎的进展则相对较为缓慢,若感染20年,一般人群肝硬化发生率约为5%-15%,发生肝硬化后的原发性肝癌年发生率为2%-4%。

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都是有一定的发生率的,那可以抱着不是100%的侥幸心理吗?最好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年,有2.96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乙型肝炎导致82万人死亡,主要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而每年约有150万丙肝病毒新发感染者,约29万人死于慢性丙型肝炎,死因同样集中在肝硬化和肝癌。

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每一次改变或者恶化其实都存在着肝脏在求救。大量的研究证实,疾病早期干预可有效地延缓甚至阻断疾病的进展。因此,一旦确诊病毒感染性肝炎,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降低或阻止肝硬化及肝癌风险。只要丙型肝炎病毒为阳性就应接受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即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实现病毒学治愈,直接阻断丙型肝炎的恶化之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来说,虽然目前尚无法实现“治愈”,但是,针对乙型肝炎防治的一线治疗药物,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等,都可有效抑制HBV复制,从而延缓并减少肝硬化、肝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咱们回到前面提到的这位患者的疑惑,她是一名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因此只要坚持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可以有效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进展,回归健康生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