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之中医小课堂!

罗晓光医生 发布于2023-10-21 23:08 阅读量5097

本文由罗晓光原创

        接上一篇文章《口腔溃疡=上火?需警惕这些风湿病!》,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口腔溃疡的中医小知识!


#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临床上,时有遇到口腔溃疡的朋友们,常自行购买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咱们老百姓对“口腔溃疡=上火”这个观点,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记得我小时候,只要一发作口腔溃疡、牙痛、咽痛等,我母亲就会给我准备上各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那种苦味,真是让人记忆犹新!


        《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因此,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多从“火”与“热”论治!口腔溃疡最常见于口腔黏膜、舌体,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脾与胃脏腑相连互为表里,故口疮与心、脾、胃等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一、火,分虚、实,不可盲目清热解毒!


        大家可以简单的从口腔溃疡的一些特征来区分虚和实!

        1)实证、热证的溃疡多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溃疡周边充血水肿,伴明显疼痛和灼热感;

        2)虚证的溃疡一般较浅,充血不明显,疼痛较轻。


        二、可日常选择的一些中成药!


        1)胃火炽盛证: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分泌物色黄,溃疡周围充血发红,口中灼热疼痛,牙龈红肿出血,口臭,口干口渴思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中成药:牛黄清胃丸


        2)心脾积热证:溃疡基底分泌物色黄,溃疡周围充血发红,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唾液多,口干,心烦失眠,焦虑不安,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爽,小便短赤。 中成药:①黄连上清丸②双花百合片


        3)阴虚火旺证:溃疡周围微红,反复发作,口渴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便干。中成药:①知柏地黄丸②口炎清冲剂


        4)脾虚阴火证:溃疡经久难愈,分泌物不多,充血不明显,常伴腹胀,纳呆,大便溏稀,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诸症活动劳累后加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5)寒热错杂证:溃疡色淡红或淡白,反复发作,伴口干口苦,或咽痛,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腹泻肠鸣,乏力,纳呆。 此证型,目前尚无合适中成药推荐!

    

        三、外治法


        1)涂敷法

        ①养阴生肌散:取适量涂于溃疡表面,保持15min左右,日3次。治疗慢性及虚火型口疮。

        ②冰硼散:每日于三餐前及睡前共涂4次,6天为1个疗程。凡心火炽盛之口疮皆可用。

        ③西瓜霜:西瓜霜喷剂喷在创面上治疗,针对口腔深部的溃疡,可采取无菌棉签蘸0.9%氯化钠溶液后,再蘸上西瓜霜喷剂均匀涂在溃疡面上,注意喷涂范围应完全覆盖溃疡面和周边,每天6次,1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口疮。

        ④双料喉风散:用0.9%氯化钠溶液漱口,清洁口腔后将双料喉风散粉末喷至溃疡面上,使其完全覆盖于溃疡黏膜表面,每天3次,用药后30min内禁食水,睡前加用1次。适用于口腔糜烂、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

        ⑤锡类散:每日3~6次擦于患处。用于口咽生疮、红肿疼痛者。


        2)含漱法

        黄连水含漱法:使用材料:黄连,切碎,或研成细末,备用。用法:把黄连放在干净茶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满,把杯盖盖上。待开水变黄,水温适中时,即可含漱。每天含漱3~10次,视病情轻重而定。第1杯黄连水含漱完后,可用开水继续冲第2次。每次含漱后吐出药水。


        3)喷雾剂金喉健喷雾剂、口腔炎喷雾剂:每日3~4次喷于患处。适用于各型口疮。


        4)穴位贴敷治疗

        吴茱萸200g捣碎研成细末(不需过筛)。分成10g/包,共20包,放干燥处备用。每晚睡觉前,洗净双脚。取吴茱萸末1包,加食醋适量,调成稀糊状,贴敷于双足涌泉穴。用塑料纸覆盖,纱布包缠,次日早晨取下,连用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3天。


#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需积极寻找潜在的引起口腔溃疡的系统性疾病,针对病因进行系统治疗(如罗医生上一篇口腔溃疡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引起口腔溃疡的一系列疾病)。患者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调畅情志以及口腔卫生等方面,维持缓解,减少复发,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扶正固本的中药治疗,达到改善体质,减少复发的目的。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